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让“精致”卫生伤了公共文明“心”

  □纸只支

  暑期正值出行高峰,高铁一次性座套等“出行神器”在电商平台热销。笔者了解到,这类“出行神器”的价格在一元到十几元不等,以无纺布或塑料材质为主,部分还印有卡通图案,精准捕捉不同年龄段消费者的需求。

  高铁“出行神器”的流行,本质上是乘客对高铁卫生焦虑的具象化表达。尽管目前高铁定期开展清洁工作,列车员会立即对具有明显污渍的座椅套进行更换,列车也会在每日晚间对车厢进行消毒,但“难以保证每日清洗座椅套”的现实,还是让不少乘客感到心里不踏实。

  此外,夏日炎炎,人们穿着清凉,皮肤暴露较多,对汗液间接接触的“膈应”愈发强烈。再加上网络上频现的“脚踩小桌板”“食物残渣遍地”等不文明行为,让部分乘客加剧了这种担忧,催生了对“物理隔离”的需求。

  随着时代发展,公众对出行体验的要求早已不再局限于“抵达”这一目标,而是逐渐转向“舒适”“安心”等方面。笔者认为,这种自行购买防护套来保障自身卫生的行为无可厚非,多元的需求应被尊重。但不少乘客出行时,将座位“全副武装”,下车时却留下满地废弃套具后潇洒离去,这种“精致的自私”,只图自己方便卫生,却给他人增添了清洁负担,原本为了提升出行品质而使用的“出行神器”,在这一刻却变成了破坏公共环境的“元凶”,不仅与“讲卫生”的初衷背道而驰,更是对公共文明的消解。

  高铁卫生的保障,需要运营方和乘客共同努力。运营方应进一步细化清洁标准,为乘客提供更安心的出行环境。同时,加强宣传引导,提升乘客的文明意识。乘客在维护自身需求时,也要守住公共边界,使用一次性座套时,不妨多一份自觉,将废弃物妥善处理,只有每个人都能兼顾“我的舒适”与“他人的环境”,高铁上的“防护套”才能成为提升出行品质的加分项。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杂文
   第04版:公益
警惕仪式感背后的甜蜜陷阱
“带薪减肥”前需正视自己
奶茶虽甜,但不要被绑架
别让“精致”卫生伤了公共文明“心”
任性“驴友”要为救援费用“埋单”
外卖代送岂能拿孩子当“缓冲垫”?
流浪猫管理,要爱心也要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