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目标
全面排查电镀、印染、造纸、制革、固废拆解、表面处理、畜禽水产养殖、三产等行业及河道两侧违法建筑、非法排污口,查清辖区内的污染源并进行全面整治,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案件,实现重点河道污染源排查率100%、达标整治率100%、违法案件查处率100%。
我们都知道,水是生命的源泉,保护水资源是人类最伟大、最神圣的天职。但现实是怎样的呢?河道漂浮着垃圾,工业废水直排入河……我们的母亲河变得又脏又臭。
事到如今,我们必须对肆虐的水污染行为说不。为此,今年环保分局结合我区实际情况,计划对辖区的110条重点河流开展专项整治,通过加大执法力度,对水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从严从重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确保水环境质量得到切实改善。
摸底排查 源头把控
我区境内河流属于金清水系,大部分河道狭窄,水体流动性差,水位偏低,生态补水缺口大。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区工业及生活污水排放量速增,远远超出了河道水体的承载能力,污染程度有加重的趋势。
“要治水,就必须走出边治理边污染的怪圈。”环保分局副局长肖洪斌告诉记者,今年3月初,该局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收到了一份《路桥区重点河流环保专项整治行动方案》,上面详细规定了工作目标、工作安排和工作要求。其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沿河企业基本情况进行摸排。
3月18日上午,环保分局执法人员接到群众举报,称螺洋街道岙王村附近的一条小河水质差,有气味。执法人员第一时间联合水环境整治办有关人员赶往事发地点进行摸排调查,并查处了一家没有办理环保审批手续的纸箱厂;3月26日下午,该局城南中队在新桥镇新良居镇西路旁边的一条河道摸排时,查获一家非法酸洗户……
自今年3月初起,环保分局各中队已对辖区重点河流沿线200米内的工业企业进行了地毯式摸排,沿河有明显排放口的一律查清源头。摸排结束后,各中队要将沿河企业调查记录表上报大队,由大队对污染源分门别类后再进行整治,做到心中有数。
全面整治 不留死角
经过前期的摸排调查,环保分局联合相关部门共取缔各类非法场点60多个,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35起,行政拘留环境违法人员17人,刑拘8人。对重污染企业、不执行处罚决定企业和未按要求完成整改企业进行断水断电45家次。
另外,根据《台州市区“截污大会战”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至2015年,我区要全部完成244家企业的市级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整治任务。2012年和2013年我区已分别完成62家和66家,今年计划完成38家,2015年完成78家。沿河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整治也将在2014-2018年期间分批开展。
抓好废水达标整治的同时,工业企业排污纳管工作也正全面推进。今年我区要完成125家企事业单位排污纳管工作,完成蓬街小伍份工业集聚区、金清卷桥工业园区、桐屿塑胶园区、横街印刷园区等工业园区整体纳管并通过验收。目前,环保分局已将任务全部下达,一张排污纳管的大网已然铺开。
按照省市各级有关部门的要求,我区2014年底前必须全面完成化工、印染、酸洗、造纸四大行业50家企业的整治任务。对于上级部门的要求,环保分局积极响应,对我区的重点行业进行了全面整治,现已进入了企业验收阶段。
联合执法 长效监管
3月14日,环保分局联合公安、安监等部门,在蓬街镇联东村成功查获了一处非法熔铝窝点。据调查,应某专门买来一条铁皮船,在船上安装废铝熔炼炉。熔炼产生的废气未经处理就排放到空气中,大量废渣则直接倾倒在七条河西面的河岸上,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和水环境污染。应某因涉嫌非法处置危险物质被公安部门依法行政拘留。
应某的案件,只是环保分局与其他部门联动执法的一个缩影。今年6月底前,环保分局还将配合农业部门,按照“三个一律”要求开展畜禽禁养区内养殖场的关停工作。多部门联合执法,是环保分局加强水环境执法检查,破解执法手段单一难题的有效措施。
为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环保分局严格实行网格化监管,完善区、镇、村三级监管体系。加强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安装、运维和监管,进一步提升环境监管水平。始终对区域环境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加大巡查力度,加强后续监管,保证水环境整治工作效果得以持续。
“我区对各镇(街道)河道交接断面水质还有考核,2014-2018年期间每两个月监测一次,每季度都要通报。”据肖洪斌介绍,出口断面的考核污染因子浓度较入口断面增加50%以上的镇(街道),每月须将沿河企业的关停及治理情况上报。这个考核细则的实施,也为镇(街道)保护水质敲响了警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