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天池,脑海里不免冒出“长白山天池”五个字,它是中国最深的湖泊。但我没去过吉林省,自然未能和长白山天池见上一面。在新疆境内,要瞻仰的是天山天池的旖旎风光。
打心底里说,因为去过四川的九寨沟,也见过大理的洱海,从此在我这双世俗的眼中,再也没有比这更惊为天人的水姿。和九寨沟水的奇幻无穷和洱海的波光粼粼比起来,天池那一汪子水也就仅剩几分“小清新”的姿色了。但和天山天池初会的那一霎那,居然也有种触电的感觉:那哪里是湖,分明是一片小小的天掉落到了地上。
如果九寨沟的门票是220元的话,那么天山天池的门票也就100元,并没有丝毫其他的意思,只想从数字上说明数字背后的另一层含义:这是一个并不大的景区。导游在介绍这个景区的时候,充满了想象,离开传说这里真是有些局促。但导游的一句话还是瞬间落进我心里:冬天的时候,天池湖面上结起了厚厚的一层冰,是全国少有的高山滑冰场。
高山滑冰场!这五个字让我拍了自己的大腿,我就应该在冬天的时候站在这里,而不是在这野花胡乱开放的季节。当然,真给我一个滑冰场,我也只能在上面跌跌撞撞,但我就想隔着厚厚的冰面和湖底的各种鱼怪对视上一眼,多么畅快的感觉啊。此刻,不过是两艘装饰得很招摇的游船在湖面上趾高气昂!
或者让我在皓月当空的时候来到这里,那必将是一幅“静影沉璧,清景无限”的画面。远处的山头上是否有人在对月饮酒作诗也无关紧要了,我只想看看自己落在湖面上的影子,是否会像远处的苍鹰般,明明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啼叫,却被天空抹得一干二净。是的,不管我内心有多翻江倒海,一旦在那样的时刻独自静坐在天池的湖边,必定也是波澜不惊的。
避开“掠夺”美景的人群,我独自寻找一个人的天池。一个安放在树干上的小木屋让我驻足了很久,仿佛那是我的窝。这个小木屋对于庞大的森林来说是渺小的,如同我那个置身在偌大城市森林里的窝,以为多么了不起,但摧毁不过分分秒秒的事。而这个小木屋,却能经得住风吹日晒,以树的枝叶为屏障,无心的人即便将目光投向它的方向,想必也难以看到它的存在。存在,不为别人的看到而在,但这个世界上太多人的活着都是为了引起别人的重视。
记得一个人还爬到天池海事救助工作站的山头,一只只巨大的蚂蚁让我头皮发麻,逃窜的速度估计比林中的野兔还要快。逃命成功后才想起,如果没有这么大个,恐怕难以熬过炎炎夏日里的酷热,也无法抵抗皑皑白雪的冰冻。依然是个生存的故事,恐怕这些蚂蚁还在进化史上留下几百上千年的历史。
总的说来,天池的美无法完全满足我的视觉需求,而一个人的想象力又是有限的,那剩下的该由吃来补充了。
馕、手抓饭,是团队餐上首先亮相的两道当地特色美食,但我兴致缺缺。趁其他人大快朵颐之际,我又跑到外面瞎晃了。在就餐的不远处,就是露天厨房,新疆的帅小伙刀下生风,切的黄瓜丝细得相当匀称。其实我不只是对他切黄瓜的工作感兴趣,还想趁机套近乎拍张照片。在直视了三分钟后,这位小伙抵挡不住我目光的“热情”,刀起瓜断,递了半根黄瓜给我。我也丝毫没有江南女子的羞答,接过来咬得“嘎吱嘎吱”脆。而想要的照片,也收进镜头里了。
一回头,看到切羊肉的小伙旁边站着个新疆小女孩,正开心地啃着手里的蛋糕。一缕光打在女孩的脸上,或许是眼睛里,因为她明亮的眼睛让我忽视了周遭的一切。看到这双眼睛的时候,我终于了解到天池的美:干净。天池澄碧的湖水,均由高山融雪汇集而成,那雪或许凝固了上千年,但因为一道恰到好处的光长期照射,它便也屈服了,乖乖流进了那湖里。
我不贪恋夏季天池的美,因为幻想着冬日里能够在结冰的湖面上摇摆一曲;天池的坦诚相对也没有让我惊为天人,我却在偶遇的小女孩眼睛里看到天池的另一半美好;而如果没有放下不满足,在想象里拥有过天池,那必定也是会心存失望的……即便这般,我依然只得到天池的一半,也只能期待着另一半。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