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聚餐多了一项选择:以“韩国”为前缀的各种料理,比如韩国烤肉、石锅拌饭、泡菜等等。我向来对这些冠以“韩国”前缀的菜不抱太大的兴趣,主要是因为私下里觉得,中国只能吃到改良过的韩国菜,正宗的韩国菜非得飞韩国才能吃到。再加上,我向来不追韩剧,偶尔看一眼韩剧,韩剧里面的韩国菜也几乎没有新花样,便也觉得韩国菜应该不过如此。
这一次,还真飞韩国,吃满十顿韩国餐。至于感觉嘛,那些去过韩国的朋友都是这样评价的:韩国菜真的很一般。嗯,我基本同意,然后外加一点,韩国菜里没有油,一滴都没有!记得导游说,韩国人一年顶多用一瓶食用油,主要是拿来煎鸡蛋的。不过,可能以后这一瓶食用油都用不到了,据说韩国人热衷买一种不粘锅,煎鸡蛋也就用不到油了。
我在韩国的第一餐是早饭,发现餐桌上摆放着几碟泡菜、海带、腌藕片,外加小半杯冰水。我找到一张空桌子就开始等吃,等呀等,只见服务员在别的桌子前转来转去,就是不理我。后来经人提醒才知道,每张桌子坐满四个人服务员才给开饭的。一旦凑够四个人一桌,服务员会给每人端来半碗饭、煎年糕、一大碗辣汤。韩国菜以辣见长,因此这碗汤不是所有的路桥人能接受的。不过,如果不能接受这碗汤也不要紧,因为服务员还会给每人端上一小碗清汤。
这第一餐,给我留下不错的印象,我嗜辣,这一点保证我到哪里只要有辣的食物就会很开胃。但,当我发现接下去餐餐都有各种腌制小菜和冰水时,便开始绝望,食物实在过于单调,加上不同饭店腌制小菜的味道千差万别,曾经吃到极酸的泡菜,怀疑这坛泡菜不知放了多少个年岁。据说,泡菜的酸味全凭存放时间来决定,一年以上的泡菜已经是不喜酸的我消受不起了。
对韩国菜的“恐惧”从第二天就开始了,这主要来自于还没到吃饭的点,大家就发现饿了。后来我们总结出,罪魁祸首是菜里没有油!在韩国,除了早餐,午餐和晚餐都会有一个主菜,也是名副其实的“煮”菜,煮饺子、煮粉丝、煮童子鸡,各种煮,锅里的肉也不多,油水严重不足。然后大家就开始想念中国菜的煎、炒、油炸等,那锅里必定是油冒着“滋滋”响声的。而韩国菜一点油星子都没有,就知道在清汤白水里煮呀煮,也煮不出什么新意来。
团队餐满足不了食欲,免不了四处觅食。在此,向将要去韩国的朋友推荐一种味道不错的奶制品:香蕉牛奶,绿瓶子装的最畅销,味道很不错,便利店里都有。然后可以尝试下现场烤制的大鱿鱼,没有用一点油煎制,也不添加任何作料,却一点腥味都没有,吃起来有一种干吃的感觉,但很香。这应该跟济州岛没有一家工厂有关,因为没有污染,从海里捞上来的海制品就尤其新鲜了。也有很多人尝试现场切片的海螺、鲍鱼蘸酱生吃,我没有尝试过,现在有点小后悔。从这个角度讲,韩国食物有点倾向于日本料理,不无道理。
在韩国期间,我一直心心念念五花肉,一方面烤五花肉是韩国美食之一,另一方面则因为五花肉至少一半是肥肉,能补充多日来的油水缺失。一日深夜找到一家小店,找到了五花肉。饭店老板娘亲自为我们煎肉,然后教我们用菜叶包上五花肉、泡菜、生大蒜等,“逼”得我一大口吃完,嗯,味道很不错。但劝各位一句,店里会提供两种新鲜蔬菜,另一种应该是桑叶,我试过,还真不是我能接受的味道。这餐吃到最后的时候,用一种说不上来的“不想再吃一顿”的感觉。
后来,还跑去吃了正宗的石锅拌饭,应该算得上是我在韩国吃到最美味的一餐。但狗血的是,因为不认识韩文,跟店主胡乱沟通,加上手指乱戳别人的菜,结果店主又接连上了炸猪排饭和又甜又辣的汤年糕。“欲哭无泪”瞬时涌上心头,再加上旁边一桌“欧巴”的偷笑,真想钻地缝去。
韩国回来后,我只想说:韩国菜,尝试过就好,博大精深的还是咱们中国菜。不然,在韩国看到一家川菜馆子时,为何所有人都会惊呼:导游,我们晚上能不能吃川菜啊?导游说:我偶尔也会来这里解解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