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2年04月16日 星期一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告别街头错别字 让城市更美丽

  □本报记者  郑武海  实习生  董欢

  如今走在我区街头,随处可见宣传画廊、横幅、广告、招牌、标语牌、LED屏幕等传播信息的载体点缀着商都路桥的繁华。然而,我们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发现了各种各样的错别字。街头出现错别字看起来是小事,但却拷问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品位。 

  街头错别字扎眼 

  近日,记者到我区百度人才市场、中央山公园、富仕路等人员集中的地段实地查看,找到了不少错别字。 

  在百度人才市场,前来应聘的务工人员络绎不绝,用工单位的招工单页琳琅满目。在一张醒目的红色招工单页上,印着“诚聘玻璃装璜师傅”字样。“璜”是个名词,指一个形状像半块璧的玉器,不能作为动词使用,而“装潢”才含有“装饰”的意思。在人才市场里,记者还发现许多招聘单位把“装订工”误写为“装钉工”,“打版工”误写为“打板工”,而出现此类错别字的招工单页大多属于一些小作坊。 

  与小作坊相比较,具有导向作用的一些公共部门在发布信息时同样出现了错别字。在中央山公园里介绍树木的告示牌上,记者发现别错字。如介绍朴树的告示牌上,就出现了两处错误,第一处“稍耐荫”应为“梢耐荫”;而就在下一行,“耐酸碱”成了“耐酸减”。同样,在介绍红叶李的告示牌上,也有一句“花蕊短语花瓣”的介绍,根据花蕊比花瓣短的意思,“语”应改为“于”。更为有趣的是在永安广场,公共厕所的英文单词居然是“toi1t”,与正确的翻译“toi1et”少了一个字母“e”,不知老外看到了这单词还敢不敢进这个厕所。 

  相对以上无意出现的错别字,一些店铺则硬生生创造出一些词语。这些店铺为显示与众不同,吸引消费者注意力,在取店名时有意滥改词语。在富仕路上有许多卖衣服的店铺,其中一些店家取名为“唯衣”、“衣衣不舍”、“爱不饰手”等。如取名“爱不饰手”的店铺虽为饰品销售,却未知店家是否真正理解“爱不释手”的含义,“释”为放下的意思,与“爱不”组合为喜欢的舍不得放下。而“爱不”与“饰”组合,是否该理解为“不喜爱饰品”? 

  整改错别字,共创文明城区 

  区政协委员俞淼提交的第6号提案就是《街头错别字拷问城市文化品位》。她调研后分析,出现错别字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是中文中不少词语是“一音多词”,文字录入人员将拼音输入电脑后,出现多个相关词后,在选择上出现失误。同时按照词面理解以及自造简化字也是出现错别字的主要原因。虽然错别字是马虎和大意造成的,但仍存在相关人员欠缺责任心的问题。 

  “街头出现错别字看起来是小事,但却关系到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俞淼说。错别字尤其是滥改成语很容易让尚缺乏识别能力的学龄期孩子产生混淆。相对书本内容而言,广告语和“山寨成语”更有感染力和冲击力,久而久之错误的写法就有可能被他们当成正确的了。 

  据悉,接到提案后,区文明办在3月份召集相关部门召开了会议,要求各部门进行排查。“街头出现错别字影响我区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城市文化品位。”文明办工作人员说,各部门排查后将予以整改,共同创建文明城区。目前,区建设规划分局已完成错别字排查工作。同时,区教育局开展“啄木鸟”行动,组织学生排查错别字。“规范使用汉字要从源头抓起,要多部门配合行动。”区教育局语言文字委员会工作人员呼吁相关部门和个人要重视文字规范使用,对企业和单位自身的形象负责,对社会负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综合
   第04版:广告
   第05版:调查
   第06版:城事
   第07版:理论
   第08版:原创
告别街头错别字 让城市更美丽
是谁伤了他?
逃亡16年后自首 从旧兼从轻判决
律师有话说
今日路桥城事06告别街头错别字 让城市更美丽 2012-04-16 2 2012年04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