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1年03月11日 星期五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药监专栏

  什么是药物的过敏反应?

  药物的过敏反应是指有特异体质的患者使用某种药物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它与药物的剂量无关。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病率不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用药当时就发生,称为即发反应;另一种是潜伏半个小时甚至几天后才发生,称为迟发反应。轻则表现为皮疹、哮喘、发热;重则发生休克,甚至可危及生命。 

  过敏反应发生最多的药物有青霉素类,占用药人数的0.7%~1.0%。其他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有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四环素族类如四环素;磺胺类如复方新诺明等;抗肿瘤抗生素如争光霉素;多肽类抗生素如二性霉素B以及氯丙臻,安乃近、普鲁卡因、氨茶碱、咳必清、胃复康、右旋糖酥、胰岛素、链激酶、蝮蛇抗栓酶、靳蛇酶、糜蛋白酶、辅酶A、ATP、细胞色素C、抗毒血清、硫代硫酸钠、硫酸钡、碘造影剂等。

  “药疹”有哪几种?如何处理?

  用药后引起皮肤粘膜过敏反应,称为药物性皮炎,简称“药疹”。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1)固定性药疹,为单个出现在身体任何部位、边缘清晰的圆型红斑或水疮,停药后一周可消失,愈后留有色素沉着,1~2个月后消失。 

  (2)麻疹、猩红热样药疹。呈红色细小斑疹和斑丘疹样散在分布,停药后2~10天后可逐渐消退。 

  (3)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初发时似湿疹、猩红热样皮疹,逐渐加重,全身皮肤红肿,渗液,皲裂,皮肤似“桦树皮”样,反复剥脱,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出现“药疹”时,应立即停用致过敏的药物,轻则只要多饮水,以加速药物的排泄;必要时,服苯海拉明、赛庚定、非那根等抗过敏药物;重则住院治疗。当明确某种药物过敏后,应记住药名,以后不能再使用。

  吃错药怎么办?

  万一吃错药,应该做到: 

  (1)如果错服的是一般药物,如维生素、滋补药、抗生素等,其副作用小,不必做特殊处理(除非大量服用),但应观察病情变化。 

  (2)误服或多服了巴比妥、氯丙臻、阿托品、颠茄、东莨柁菪碱等药物易造成中毒。若是服量在正常用量范围内,则只需多饮开水促进其排泄即可,但必须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3)如果误服毒、剧药品,则应采取紧急措施。首先应把剩余的毒、剧药品收集起来,供医生参考。尽快将胃内毒物吐出是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可用手指、汤匙柄或筷子刺激咽后壁(舌根)引起呕吐,从而将误服的毒物吐出。接着再让病人喝下500毫升凉开水(可加入25克食盐),再用上法催吐,然后速将病人送往医院抢救。 

  (4)误服强酸、强碱或腐蚀性药物,如来苏儿、石碳酸等,应禁用催吐和洗胃等方法。因为它们对食道、胃粘膜有腐蚀作用,故应让病人喝生鸡蛋清、牛奶、豆浆等,能保护粘膜以及中和毒性,然后迅速将病人送医院抢救。 

  (5)有条件的家庭,可采用不同的解毒药,如用肥皂水、氢氧化铝中和酸性毒物;用高锰酸钾中和氰化毒物;用醋、桔子汁中和碱性毒物;用牛奶、浓茶、蛋清等使生物碱和重金属毒物沉淀。 

  药物中毒经过上述及时处理后,为进一步送往医院救治奠定了良好基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综合
   第04版:图说
   第05版:新闻周刊
   第06版:新闻周刊·小时代
   第07版:新闻周刊·百态
   第08版:新闻周刊·车之家
租客与房东
“三大平台”拓出“转型升级”路
药监专栏
今日路桥综合03药监专栏 2011-03-11 2 2011年03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