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卢伊扬)8月27日下午,螺洋街道水心草堂的农家书屋内,20余名读者正沉浸于书海之中,只听得见纸页翻动的轻响与笔尖划过的沙沙声。
一场由区社科联、区图书馆、螺洋街道联合举办,名为“宋风雅韵·水心拾光”的阅读马拉松迷你赛正在这里举行。参赛者通过两小时的沉浸阅读,扫码完成答题,赢得书券,以读促思,以文会友。
“我是第一次来。”一位年轻读者趁着赛前间隙,举手机记录下草堂里一面阶梯式书墙,“这种格局我还真没见过。”
这座为纪念南宋思想家叶适而建的文化空间,如今正以全新方式延续着书香传承。螺洋街道宣传委员王敏力表示:“水心草堂不仅是历史地标,更回应了村民对高品质阅读空间的需求。我们致力打造集阅读交流、文化体验、研学实践于一体的新型阅读空间。”
创新运营模式让传统草堂焕发新生。与区图书馆、新华书店合作建立的定期图书轮换机制,使乡村读者能同步享受最新图书资源。
“政府+社会化”运营更带来意外之喜。引入的洳婳·宋韵团队不仅提供咖啡茶点,还赋予空间更多可能。“这儿阅读环境优美,格局与传统图书馆不同。”参赛市民王山风说。作为附近居民,他也会不定期带孩子共同参与这里的阅读活动,共享阅读时光。
阳光渐斜,阅读赛步入尾声。读者们手持新华书店图书兑换券离去,但水心草堂的故事仍在延续。正如王敏力所言:“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诗与远方’,实现文化空间与生活场景的真正融合。”这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草堂,正以书香浸润社区,书写着文化惠民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