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梁亦慰
8月27日,位于路北街道下宅於村上洋泾(路桥段)旁的亲水长廊不时有清风吹来,在治水一线奋斗了12 年的老干部官章岳坐在长椅上,看着两旁绿树成荫的游步道和碧绿水面照射出的波光粼粼,回忆着十多年前上洋泾曾是“黑臭河”的场景。
“2013年,市区开展‘铁腕治水大会战’,根据周边居民的反映,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下,我就职的区水环境整治办联合多个相关部门对这条河开展了长达两年多的综合治理。”提起开展治理前,反复排查河道各类问题的场景,官章岳记忆犹新。
上洋泾(路桥段)总长689米,原宽度8至12米,西至上洋桥头,东至永宁河,沿河不仅有企业还有菜场。当时,商贩们为了方便,直接将腐烂的菜叶等倾倒进河道,长此以往,本就狭窄的河道中形成了一座垃圾山,甚至阻断了水流,导致河道成了“断头河”。
“加上河道没有截污纳管,尤其是夏天,泛黑的河水臭气熏天,周边群众路过都要捂住鼻子、快走几步,怨声载道。”官章岳说,针对沿河企业违法搭建、河道垃圾成堆、部分河段淤积等问题,我区投入300多万元对上洋泾实施河道综合整治。在治水工作人员一趟又一趟的考察和奔波中,通过拆除违建、截污治污、道路建设、河道拓宽、疏浚清淤、护岸绿化、路灯亮化和整体美化等八大举措,沿河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整治工程拆除了1120平方米违建、完成沿河12家企业的截污纳管工作、建设绿化面积1650平方米……官章岳表示,在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我区本着“人水和谐”的目标,将河道整治与防洪排涝、截污治污、景观美化等有机结合,在河道周边建起了文化公园与生态环境一流的亲水长廊。
如今,上洋泾碧波荡漾,亲水步道和休闲公园沿河延伸,成为了市民漫步、健身、休闲的“打卡地”。河道中一处绿油油的生态浮岛旁,无数条小鱼围绕在旁觅食嬉戏,勾勒出了“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动人画卷。
这些年,官章岳看到了路桥水环境治理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和数字化深度应用于智慧治水的场景,水中有巡航船、岸边有预警站、网上有驾驶舱,工作人员还能通过“路桥治水百晓”智慧河湖管理平台系统APP,实时掌握全区河道问题。
“虽已退休,但我仍然时刻关注治水动态,还加入了‘五水共治’志愿服务队,继续为治水工作贡献一份力量。”上洋泾的蜕变只是一个缩影,官章岳期待着在治水“交响曲”的伴奏下,路桥的天更蓝、水更清,环境越变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