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韩林昕)“锵锵——”8月8日19时整,区文化馆一楼多功能厅内锣鼓骤然响起,聚光灯下,10名扎着小辫、身着练功服的小姑娘碎步跑出,稚嫩却清亮的唱腔从《越蕾初绽》里漫出,台下瞬间爆发此起彼伏的掌声。南官艺享第63场——“薪火相传·童声越韵”2025少儿越剧专场于此拉开序幕。
后台候场的10岁小演员黄可依从二年级学期末接触越剧,目前已学习两年有余。“我已经上台过四五次,今天的节目我练习了近两周,所以这次单人演出一点儿也不紧张。”她身上的鲤鱼精戏服缀着细碎亮片,随着动作闪闪烁烁。报幕声传来,黄可依深吸一口气,迈出台口的刹那,眼神突然亮了,一个轻盈的旋身,活脱脱一条刚跃出水面的小鲤鱼,《追鱼·鲤鱼出水》的唱段刚起,前排就有观众举着手机:“这小身段,真有那股灵气!”
舞台上,好戏接连登场。蔡子歆佝偻着背晃悠上台,一开口就是《胭脂·毛大失鞋》里的痞气念白,惹得台下笑声连连;金梦琪一身红衣,转身时,《昭君出塞》的悲壮唱腔里藏着几分倔强;当胡泽君与陈婉宁手拉手唱起《梁祝·十八相送》,“门前喜鹊成双对”的婉转调子诉说着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那纯真而美好的爱情故事,让人陶醉其中。
观众席里,举着手机录像的家长们成了最投入的“粉丝团”,他们目光紧紧跟随着舞台上的小演员们,脸上洋溢着自豪与欣慰的笑容,时刻记录着孩子们的精彩瞬间。临近21时,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所有小演员牵着衣角谢幕。散场时,市民泮女士还在念叨:“小朋友们的演出不输大人,可爱又有情感。《荆钗记·投江》那孩子的水袖,甩得很稳!”
青少年儿童是越剧发展的未来和希望,也是越剧传承的重要力量。“我们希望为这些小戏迷们搭建一个闪耀的舞台,让他们能够尽情展示自己的越剧学习成果。在深入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吸引更多的小朋友了解、喜爱并主动学习越剧,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推动我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区文化馆戏曲干部胡羽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