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我们应该从“以人为本”的社会观和以儿童为主体的教育观出发,树立以新的儿童为主体的汉字学习“主体观”,激发儿童识字的兴趣,逐步养成自主识字的基本能力和良好习惯。所以,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寓识字教学于以下几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拓宽识字的渠道,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
一、课堂教学与教师资源的结合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学生识字的主渠道。教科书是学生最主要的学本,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文的语言文字中进行随文识字,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不断接触生字,扎扎实实地完成好识字任务,落实好识字。还有思想品德、科学、音乐等,图文并茂,深受学生喜爱。引导学生自主地阅读这类书籍,尽可能在提高思想认识,掌握知识的前提下扩大识字量。
语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全方位地动起来,包括听、看、说、读、思、写、唱、跳、演、画、做、玩。识字教学应该与拼音、阅读、说话、写作等教学环节结合,识字教学的效果才会比较好。在低年级的课堂上,我们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常常加入一些课堂游戏,把识字和游戏结合起来。
从低段的教材来看,每课的生字约在十八九个,这些字分为“我会写”、“我会认”两类。上课前,我要求学生做好三件事:一圈,圈出自己会认的字;二标,给不会认的字标上拼音;三想,有什么办法认识这些生字宝宝;四做,做生字卡片。课堂上,关键就是抓住主要的和难的进行指导。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很关键。
1.平时在指导过程中,有些字是象形字,这些字很容易让学生联想到它所表示的形象,教师就指导学生用“联想形象巧识字”。
2.大部分的学生都喜欢猜谜语,猜谜语本身也是一项有趣的活动,根据生字编一些字谜让他们猜猜,一是提高他们的思维,二是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于是我就想到了“妙编字谜巧识字”。教师事先准备好字谜,慢慢让学生动脑筋编字谜给大家猜猜,夸奖一些编得好的同学,并收集这些字谜。学生的兴趣一高,编的谜语自然也就精彩纷呈了。
3.“加加、减减巧识字”,平时有些字比较直观,大部分学生能直接用上加偏旁、减部首的方法,以熟字带生字,以字认字,效果非常好。
二、同伴互助与同学资源的结合
利用与伙伴合作,提高学生识字能力。例如,互猜谜语识字,合作办手抄报,合作交流每周所认识的新字新词等。合作探究的过程,不仅是提高学生识字能力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过程。教学新字时,先借助音节教会孩子认读汉字,多种形式的拼读巩固了汉字的读音后便组织同桌互助,用这种生生互动的交流方式促进识字的课堂效率。
刚开学时,同学们彼此间比较生疏,为了尽快使同学们熟悉,我让他们在父母、老师的帮助下给自己设计了一张极具个性化的“名片”。每个同学先从同桌、前后桌、同小组的同学认起,最后扩大到全班认识“名片”上的字。除了自己的名字,也可以介绍父母的名字和家庭住址。班级同学之间,在平时的收发本子中,在黑板上“每日一记”的值日生名单中,学生有意无意地认识了全班同学的名字,这种利用名字来识字的效果非常好。
三、识字教学和学校资源的结合
学校是文化氛围很浓的场所,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校训、橱窗、各种教室的标牌、宣传标语,黑板报等都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因为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见到汉字,学习语言。我们可以利用学校的文化氛围,使识字教学走出课堂,比如学校的墙壁上张贴着一些名言,挂着许多读书标语,让学生课余时间多注意留心观察,读读背背这些句子可谓一举两得。教师还可以利用校园特色教育,让学生边读边识字,如班里的黑板报、班级风采栏也是学生认识课外汉字的很好阵地。
四、识字教学和家庭资源的结合
让家长把家里的各种常用的物品名称制成卡片,分别贴到实物上,然后让学生在空余时间对照实物,读读卡片;也可以认认父母及亲戚的姓名、工作单位等;还可以把孩子耳熟能详的故事打印出来,让孩子看着这些文字把故事读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
每个学生的家里都有很多食品商标,包装盒,如鞋盒、服装袋等,家长可以利用这个资源,让学生在家自觉地收集、识记,积极主动地扩大识字成果。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积累了语言,运用了语言,发展了语言,巩固了识字成果。
五、社会实践和社区资源的结合
学生作为社会大家庭的一个成员,每天与不同的人和事接触,丰富了学习渠道。可以利用节假日让学生给亲人写一句或几句祝福的话。孩子走在街上,可以让其注意观察街道两旁的标牌、广告牌、标语,把那些店名、路牌,作为识字的好材料;坐在电视前,电视上铺天盖地的广告,为学生提供了最好的听、读、认字的教材;生活中的各种食品包装袋上也有许多字,让学生在吃食品、逛超市的同时,留意包装袋上的品牌、商标。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广告招牌、商品包装物、电视屏幕等,也逐渐成为识字的活教材。
六、课外阅读和文本资源的结合
我们可以开发利用教材的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补充和延伸。有益的课外书是对教材的补充和拓展。学习课文内容后,组织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与文本有关的资料、课外读物,开展系列读书活动,给他们新的礼物——一个新的故事的开头。这是巩固和扩展识字成果的一个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