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交朋友要善于选择

  □徐凯

  【原文】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正直、诚信、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每个人身边都会有几个朋友,交友之道看似简单,但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谁是黄沙谁是金子,并非一目了然,所以交朋友要慎重。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就说:“选择朋友要慎重,换朋友更要慎重”。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第一种是正直的,即“直”。一个人能够正直,他就会真诚坦荡,不会谄媚讨好,对你不好的方面会直言相劝,让你少犯错。第二种是诚信的人,即“谅”。这种人以诚待人,讲信用,不伪装、不算计,表里如一,让人放心。第三种是见识广博之人,即“多闻”。他博学多闻,同时也能帮我们拓宽见识,让我们更好地去认识世界。

  孔子还说有害的损友也有三种。第一种是喜欢谄媚逢迎、溜须拍马、并不真诚的人,即“便辟”。这样的人善于阿谀奉承、察言观色,没有是非原则,与“友谅”刚好相反。第二种是当面恭维而背后诋毁的人,即“善柔”。这种人是典型的“两面派”,善于取悦别人,与“友直”刚好相悖。第三种是花言巧语、夸夸其谈的人,即“便佞”。这种人就会耍嘴皮子,说得天花乱坠,似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其实除了嘴皮子外,肚子里没一点“墨水”,与“友多闻”有着天壤之别。与“益友”交,对我们品德提升、事业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好处;与“损友”交,不但不会对你有益,还有可能让我们陷于危险之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有道理的。

  《宋史·寇准传》中记载,张咏和寇准是好朋友,当他听说寇准将要出任宰相时,却对同僚说“寇公是奇才,可惜学问不够啊”,并向寇准推荐“《霍光传》不可不读”,劝寇准不要做霍光那样不学无术的人。寇准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心存感激,加紧勤奋学习,后成为一代名相。忠言虽然逆耳,但却利于行,也只有真正的好朋友才会这样直言相告,否则,以寇准当时的地位,一般人溜须拍马还来不及呢。

  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他们年轻时一起做生意,所有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的,但赚了钱之后,鲍叔牙知道管仲家境不好,总是多分一些给管仲;打仗进攻时管仲总躲在后面,撤退时却跑在最前面。当别人都瞧不起他时,鲍叔牙却说:“管仲家里有老母亲,他保护自己是为了侍奉母亲,并不真的怕死。”鲍叔牙知道管仲是个人才,所以经常替他辩护。管仲知道后,非常感动,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后来,管仲在鲍叔牙的推荐下辅佐齐桓公,施行改革,终于成就霸业。“管鲍之交”也成为中国世代流传的一段佳话,用来形容好朋友之间的彼此信任、互相帮助。 

  武则天统治时期,下令禁止杀生。大臣张德生了个儿子,为了答谢同僚的贺喜,私下宰了一头羊。席间,杜肃喝了酒、吃了肉,却偷偷藏了一只肉饼回家,当夜上书武则天,告发张德违背了禁止杀生的命令。武则天问明情况后,告诉张德这一禁令并不包括民间喜事、丧事,并告诫说你以后交朋友,应该有所选择。她还拿出杜肃的奏表让他看,弄得杜肃无地自容,整个朝廷的官员们都要啐他的脸。

  通过这三个例子,我们很清楚地认识到要交什么样的朋友,亲益远损就是我们交友的原则。真正的朋友不是整天在一起吃吃喝喝、虚情假意之人,而往往是那些在你得意之时能提醒你、失意之时能关心你的人。交朋友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实践的检验,需要我们用一双慧眼用心去寻找。

  明代著名理学家苏浚在《鸡鸣偶记》中把朋友分成四类: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利则相攘,患则相倾,贼友也。苏浚告诫我们,交朋友要交那些讲求道义、匡正过失的畏友和能患难与共、生死相托的密友,而不能交那些花言巧语、吃喝玩乐的昵友和有利可图时相互排挤、患难时相互倾轧的贼友。但要认清身边的朋友,又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专题
   第04版:综合
   第05版:教育周刊
   第06版:教育周刊·博阅
   第07版:教育周刊·博阅
   第08版:教育周刊·新知
打工奇遇记(二)
交朋友要善于选择
望子成龙须有道
知识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