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生活周刊·悦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4年04月28日 星期一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偏爱这一隅

  □段

  以前网上有一个小测试:若是家中起火,你会首先从里面抢出什么东西出逃?我记得当时还特别认真地思考了这个问题,第一反应便是“一书房的书该挑哪一本带出来?”

  一直以来,我都坚定着两个信念:一日三餐中最好吃的是早餐,一个家中最好玩的房间是书房。在这种不明所以的念头驱使下,去朋友家拜访时,如果得到允许,我肯定先去参观书房,看看书架上都有哪些宝贝。同理,如果有人来我家,我的第一推荐也是自家的书房。朋友们可尽情翻阅,好茶好酒招待,唯一的要求便是不能把我的书带走。

  相信很多爱书之人都有体会,书房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说得玄一点,这地方有一股气场,是其他房间所不能比拟的。我的书房很简单,一张大书桌,一套茶具,一张小沙发,其余的都是书的领地。书架上自然不必说,书桌上,沙发上,凳子上,到处都是书,就连窗台上,有时候也会被我顺手放下几本书。书房内充分实现了360°无死角被书包围,请容我炫耀一下这种“万书堆中一个人”的感觉,怎一个“爽”字了得!

  书房是承载很多记忆的地方。坐在书桌前,看着前方一面墙的书,每一本的由来我都记得清清楚楚。这其中很多书甚至比我的年龄还大。每本书购于何时何地,我都会写在扉页上。我高中以前所买的书不多,更多的是来自家中长辈的藏品,有的甚至成了孤本,异常珍贵,当然,这些书受到的规格待遇自然也高一些——被我放在书架的最高一格。因为年代的关系,这些书已经到了“风烛残年”,我平日里也只能做膜拜之用,不敢轻易翻阅,生怕一个不小心,它们就散了架,完全得不偿失。对于“年纪”更大些的,我索性将它们打包放入纸箱里,不敢随意去惊动,让它们好好地“颐养天年”。

  书架第二层开始,便是我自己花钱购置的书籍。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别人馈赠的书是领养的孩子,那么第二层开始,就全部是我自己“亲生亲养”的,感情自然更深。我开始疯狂买书是从高一开始,那时候几乎所有的零用钱都贡献给了书店,揣着纸币进去,捧着几本书出来是我每周末雷打不动的活动。买到书后的第一件事,必定是签上自己的名字,购书地点和日期。直到现在,我都记得旧书店老板那满意的笑容,以及自己身为那家店资深钻石VIP买家的自豪感。读大学以后,时间更加充裕,闲来无事时,我就满大街晃悠,专门找那种庭院深深的小书店,那样的店随时会给人惊喜,大书店里找不到的书极有可能就隐藏于此。这种肆无忌惮的买法直接导致了寝室的书桌全部都是书,衣柜里也塞满了。毕业时,光是打包书,我就用了整整6个大纸箱。很多书,尽管只会看一遍,但又舍不得卖掉,也舍不得送别人,这大抵也是爱书之人的通病。

  书房装修好之后,往书架上归置书是一个绝对让人身心愉悦的行动。看着每个书格被逐渐填满,心里的满足感无法言语。我没有将书分门别类的习惯,来到书房看书,也是完全由着自己的性子,点到哪本就看哪本。

  工作后,随着网购的普及,我的购书场所也从书店移到了网上,因为网上书的种类更多,价格更低,直接开启了我疯狂购书的第二波。其实按照我当初的设想,家中仅有一个书房放书是远远不够的,卧室的墙上,客厅的墙上都应该设置书架。现在的书本,墨香是没有了的,但哪怕光是看看,心里也会得到极大的满足。

  对了,这里提醒一下,家里的书架,最好要有玻璃门,若毫无遮挡,拿书是方便了,但灰尘也方便了,就像我现在一样,每次看书都要狠狠拍几下,后悔不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综合
   第05版:生活周刊
   第06版:生活周刊·悦活
   第07版:生活周刊·悦活
   第08版:生活周刊·广告
   第09版:特刊
   第10版:特刊
   第11版:特刊
   第12版:特刊
   第13版:特刊
   第14版:特刊
   第15版:特刊
   第16版:特刊
   第17版:特刊
   第18版:特刊
   第19版:特刊
   第20版:特刊
偏爱这一隅
一个人的日本(一)
今日路桥生活周刊·悦活07偏爱这一隅 2014-04-28 2 2014年04月2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