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章开头,我得首先做下自我检讨。因为我有一个始终改变不了的坏习惯——对任何事情总是“先入为主”,往往既定印象一旦产生,便很难再更改,好就是好,坏就是坏,九头牛也别想拉回来。而这一点,在对待美食上则尤其显著。
就拿本期要推荐的美食来说。与“它”的最初相识应该是在我读高中那会儿,而之所以给这个它加上一个引号,当然是一种泛指。记得当时,莫名吹来一阵“武侠风”,使得大街小巷里陆续“蹿”出三两家打着“武侠”旗号的饭馆。古风古韵的装修风格,帮派式的包厢命名,古装扮相的服务员,豪爽的江湖式交流,神丹妙药式的菜名……一切的一切都给人一种身处于武侠小说里的错觉。但也因着是刻意为之,反而让人觉得极不自然,一股道不明的别扭感油然而生,心道,这样的戏剧性饭馆,是不是过了点?
不过,这倒也不足以让我对这类饭馆产生坏印象。要知道,对于一个吃字大过天的吃货来说,一家饭馆菜品的美味与否才是最为重要的。而恰恰,大多数这类武侠饭馆似乎弄错了初衷,在风格上下大功夫的同时却忘记了一家饭馆的根本所在——味道。印象中,这类饭馆里的菜品,味道似乎都不怎么样。因此,渐渐地,当它带给人们的新鲜感一过,随之而来的便是生意惨淡,从而悄然撤离美食圈。
一直到去年11月,一家名为“武林山庄”的餐馆在商城路上开业,并迎来开门红。这也是我那个“先入为主”的坏习惯发作的开端。身边的亲朋好友一再地提出要去山庄里尝尝口味,都被我一律拒绝了。还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办公室聚餐,才勉强进入了该山庄。
一进山庄,随之而来的便是一句句高亢的问好:“大侠”、“女侠”,沿楼梯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依然是记忆中的古风古韵,不过较之以前,又要精致上些许,亮堂的玻璃墙面包厢不禁给人一种闲暇之余的舒适感。
山庄内自有一套所谓的“接头暗号”。庄主即总经理,堂主即主管,香主即领班,小二即服务员,账房即收银,酒保即酒水,护院即保安,马夫即代驾,禁军教头即厨师长,禁军即厨师,武林禁地即厨房,武功秘籍即菜单,练功台即餐桌,双节棍即筷子,飞镖即勺子,暴雨梨花针即牙签,马槽即停车位,大侠即男宾,女侠即女宾,少侠即儿童……如今一看,倒也不觉得似曾经那般别扭。
由于同事是这里的常客,因此一股脑地点选了山庄里的特色美味菜品,小海鲜、酱椒鱼头、家烧萝卜、家烧乌菜、咸肉笋干、剁椒猪蹄、手撕豆腐、大力神丸、铁板香芋、炒螺蛳、红烧龙虾、椒盐虾姑、乡村捶肉……细细品尝下来,不得不说,完全颠覆了我对这类餐馆的既定印象。虽说菜品口味偏家常,但却有着独到的创新之处,用材新鲜,口味多样,搭配恰到好处,无疑是一次难忘的味觉体验,立马带给人一种“下回还要再来”的渴望。
与此同时,山庄内的菜品价格十分实惠,人均不到100元的消费在物价飞涨的如今还是相当有吸引力的。另外,庄内还有一处特别有意思,那就是卫生间的设计,不对,应该称之为恭院。恭院又按男女分为观瀑亭与听雨轩,木质的梳妆台镜子上,赫然贴着“照妖镜”三字,令人忍俊不禁。
用餐、结账,伴随着一声“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后会有期,恕不远送”,带着饱饱的满足感离开山庄,心里则忍不住地想,下回还要带家人与朋友来此用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