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内拆除周围2200平方米违法建筑,新添400平方米宣传文化墙,新建2个停车场,新增100个停车位,修复破损路面2200平方米,拆除门头广告324家……这些数字代表了小商品批发市场的整治工作成效,但也仅仅是路桥街道开展“创卫难题王”工作的一部分“战果”。
自今年3月初开始,路桥街道根据市“创卫难题王”的工作要求,开展了一系列“拆违重建、美丽路桥”活动,在市民的热切关注下,正式拉开序幕。这场为期数月的活动,将成为全民动员、共建美好城市的热情实践,也掀起了我区创卫工作的又一波高潮。
立体架构,保平安
“小心横杆,换个角度拆……”“这边,往这边来一点。”4月中旬的一天,小雨,时间已近19时,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外的永跃街上,一支施工队正在加班加点,为沿街商户的广告牌“旧貌换新颜”。
这支由数十名专业人员组成的专业队伍,是路桥街道“清剿创卫难题王”小分队之一。截至目前,该小分队已经拆除老旧门头广告324家。为了此次全区的创卫工作,路桥街道联合交警、城管等职能部门组建了3支责任团队,在其管辖范围内的三大市场进行了一系列的“大动作”。
从街景立面的广告牌,到破损路面的修复硬化,还有停车场的新建与开放,由路桥街道创建委主任阮丽红与统战委员阮文忠带领的“小商品整治第一分队”,从空中到地面,再涉及地下二层,为小商品市场周边架构了一张立体的“安全防护网”。
现如今走在永跃街上,两旁清一色的铝合金质广告门头,各种色块搭配得恰到好处,期间还有银行、超市等特色便民设施点缀其中。往日拥堵的街面被白色栅栏隔离得甚为整齐,车辆有序单向行驶,车流缓缓绕行,与周边的路网连成一片。往日的堵点,现在在经营户眼中成了一道风景。“好,这是肯定的。看上去整齐多了,政府掏钱给我们办实事,我们当然欢迎。”一家经营天堂伞的男业主说,工作中有不少商家都主动自拆,这也是对街道工作的支持。
规范管理,助文明
而在“第二战场”中国日用品商城周边的里王路,规范作业是整治工作的重点。街道组建了“保安+城管”的“双保险”巡逻模式,进行不间断巡逻。
“把货物往里面摆,请保持人行路面的畅通。”4月18日上午,这支5人小分队又开启了“巡街模式”。据阮丽红介绍,还有10名城管队员和20名保安参加了此项整治活动,“最主要是规范经营户占道经营,禁止越门经营,另外我们还进行了人行道改造和路灯等公共设施的维护。”
“这里不能停车,再往前面开开,那里有停车场。”在日用品商城的周边,人流密集,经常上演“抢车位”的戏码。而现如今,别着红袖章、摇着小红旗的志愿者成了商城街的一道风景线。这支“同创志愿团”由银行职工、周边村民自发组成,青年志愿者、城管、交警这些有经验的“老师傅”带队,以此形成的“3+1”劝导模式,“以柔克刚”有效地规范了周边的停车秩序。
破解难点,促发展
“洋张泾上最牛的违建钉子户拆除了,这块存在10年悬而未决的‘硬骨头’终于被啃下了,着实不容易。”路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秋华正是“难题王”工作“第三战场”负责人。辖区范围主要是良一村的机电五金城,共涉及347个乱搭建摊位,违规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数量庞大的违法建筑,把一条河道完全堵死,成了“河上市场”。
路桥街道工作人员联合村(居)领导、机电五金城管理层、行政执法部门多方“共治”,开通气会商量“战略”。4月15日,这场路桥河道拆违第一仗终于取得了彻底胜利,实现了明河贯通。
工作中,执法人员“一视同仁、公平公正”,挨家挨户发放数百份“整改通知书”,限期搬离、限期拆除。在政策的有效宣传下,有部分摊主选择了自拆,而在后期的摊位安置问题上,工作小组也进行了全方位的考量。
“市场不仅给我们安排了新的摊位,还签订了协议书,保证在同等摊位费下优惠延长时间,对这样的处理,我还算满意。”一位不愿具名的摊主表示,如果大家都能规范经营,公平竞争,生意才能做得长久。
据介绍,此次安置347名违建摊主涉及金额1000多万元。而下一步,配套的绿化设施、人行道景观将由村、街道共同负责,在拆建的“遗址”上拔地而起。“良一村将又添一道景观。”王秋华透露,工作将于6月开始。
截至目前,3个市场周边共贴单1700余张,拖移违章车辆120余辆,共清理越门经营595家,查扣流动摊贩189人次,规范经营2133家次,整治数量是“难题王”项目整治开展前的3倍以上。重拳整治加经济杠杆,使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