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里种水生植物主要是为了净化水质。”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张文勇告诉记者,池塘的污染物主要是生物排出的粪便,以及剩余的饵料产生的富营养化,导致水发臭、发绿、发黑,影响水质。这种新型的生态养殖模式,像空心菜、水草、水葫芦等都可以把由因养鱼虾导致水质富营养化的物质吸收掉。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植物、微生物分解,把氮元素淡出去。目前,在我区实行种养模式的有上千亩左右。
而为了鼓励渔民,推广种养模式,我区还专门出台了相关政策,对我区水产高效生态养殖模式进行资金补贴。补贴的对象和条件是,2014年度,在路桥辖区内,符合水产养殖规划,从事生产养殖的企业(包括公司、养殖场、合作社);养殖模式必须是水生动物与水生植物共生的生态养殖模式或者池塘种养结合增效连作模式,且连片养殖面积达到20亩以上的,每亩资金补贴300元。除此之外,水利局还采购了水质净化剂(微生物),将免费发放给渔民。
台州渔联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养对虾为主,对虾的季节比较短,通常3个月,最多4个月就能收成,这意味着冬季大部分时间,池塘是闲置的。因此,他们会把池塘的水抽干,种上莴笋、大蒜等冬季蔬菜,既可以解决富营养化问题,种植的蔬菜还是有机的,味道鲜美。
“这个合作社还配备了生物净化处理设施。”渔业总站渔业科科长胡小敏说,通常情况下,设备投入的资金比较大,所以目前在我区使用净化处理设施的并不多,但是这个是为环境作服务。操作的模式是,养殖的水经过物理沉淀后,把干净的水输送到蓄水池,通过净化后再排放到池塘里,不会造成污染。
到目前为止,水利局已投入170万元完成了200亩的生态化养殖塘改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