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目标
彻底清理全区438条河道、4099口池塘,建立长效管护机制,不断提高防洪排涝能力,增强河道池塘蓄水功能,保护水资源生态环境。
河道,河水流经的路线,通常指能通航的水路,是输送水资源的载体。
而今,多数河道由于流水冲击造成土壤的迁移、沉积,或是日常生活垃圾的随意排放,或是清淤不及时等各方面原因,使得河道淤积、堵塞,“流水”变成了“死水”,清水变成了“墨汁”。
据统计,全区共有438条河道,4099口池塘。为扎实推进“五水共治”清洁河道工作,有效改善水环境,我区决定将所有河道、池塘均当作垃圾河清理,一一清淤疏浚。今年,我区全面启动“五水共治”工作,制定了《路桥区“五水共治”行动计划》,按照检查突出问题、基本解决问题、基本不出问题三个步骤,确定了“一三五”战略为总体目标,即2014年“一年”明显见效,各镇(街道)辖区内无积存垃圾河达100%,河道(池塘)保洁达100%,河道(池塘)疏浚清淤达50%;2014-2016年“三年”全面改观,各镇(街道)辖区内黑河、臭河、七彩河消除率100%,河道保洁100%,疏浚清淤100%,池塘保洁和清淤100%。河道清洁整治和河道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河道“脏、乱、差”状况显著改变;2014-2018年“五年”,各镇(街道)辖区内河道日常保洁和长效管理100%,河道水质基本实现质变,打造路桥“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生活环境。
多措并举 因河制宜
河道淤积已日益影响到防洪、排涝、灌溉、供水、通航等河道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为恢复河道正常功能,进行河道清淤疏浚工程迫在眉睫。河道疏浚清淤可以提高河网蓄水能力,增强蓄洪消峰作用,提高河道行洪排涝能力,保证航道畅通,保证农业灌溉,清理河底沉积类垃圾,改善水环境。
由于河道施工条件不同,河道疏浚的方式也大不相同。水利海洋渔业局水环境整治水利指挥部负责人李兆伟向记者介绍说,一般情况下分为带水作业和干水作业。挖泥船是较为常见的带水作业工具,广泛应用于市、区、镇级河道,有链斗式挖泥船、抓斗式挖泥船、铲斗式挖泥船和反铲式挖泥船等,主要缺点是施工后有一定量的浮泥存在,河道断面深度可以通过超挖预留而满足,但是浮泥的存在影响视觉效果,看起来河水混浊不清澈;绞吸式挖泥船也是带水作业工具之一,它的特色是可以有效清理浮泥,但是在目前市、区级河道河底生活垃圾等废弃物过多,极易导致机器堵塞,作业时需要定时清理,效率低下,导致成本过高。干水作业中最常见的就是高压水枪加泥浆泵,镇、村级河道疏浚时应用较多,适用于长度短、支流少、河面不宽的河道,市、区级河道支流过多,且有通航、行洪、长度长等特点,需要围堰数量过多投资巨大,影响行洪、通航,雨季时存在施工安全隐患,目前没有采用过高压水枪加泥浆泵的干水作业。还有部分河道条件特殊,需要特殊考虑,采用综合的疏浚方式。
这么多清淤方式哪种才适合?这得根据工程投资效益、河道施工条件和弃土场落实情况最终确定。
南官河对于我区来说,不仅仅是条河流,更融入了文化因素,因此,南官河的清理疏浚需要更多的考虑。“用泵抽干河道内的水进行干水作业的话,两岸挡墙、临河建筑物和桥梁等存在施工安全隐患,采用挖泥船等机械带水作业的话,由于机械操作者无法看清水底情况和河道较窄,极易挖到挡墙底部受力构件,同样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和施工风险。工程安全和临河建筑桥梁安全是我们考虑的首要因素,也是我们施工最大的制约因素。”李兆伟说,经过综合考虑和实地走访老一辈水利人,终于找到一种合适的传统疏浚工艺——人工簸箕掏泥。
据了解,我区以往按照5年一轮疏的频率(也是全市河道疏浚推进频率)推进,因“五水共治”推进要求,2014年河道疏浚在原来的计划任务基础上增加一倍之多,达260公里。其中市、区级河道疏浚清淤计划河道长度95.66公里,计划疏浚土方79.49万立方米,计划投资估算2422万元,由水利海洋渔业局负责实施;镇、村级河道疏浚计划河道长度164.97公里,土石方127.17万立方米,计划投资估算1896.95万元,由属地镇(街道)组织实施,资金投入以镇(街道)、村(居)投入为主,区财政补助为辅,镇、村河道疏浚补助标准为7元每立方米和5元每立方米。
“五水共治”第一仗 剑指垃圾河
3月,各镇(街道)以“治水先治违”为契机,“垃圾河歼灭”活动月如火如荼地展开,拆除沿岸违法建筑、打捞河内垃圾、清淤疏浚。
蓬街镇新南村的林家河位于一条河与二条河之间,全长1000多米。十几年前,河道慢慢开始被生活垃圾、杂草覆盖,臭气熏天,是典型的垃圾河、“断头河”。村民戏称:“人能够从垃圾堆上走到河对岸,即使掉到河里也不用担心会被淹死。”蓬街镇将其列为全镇“百河整治大会战”的重中之重,深入调研、做细方案,投入500多万元对林家河实施彻底整治。
“垃圾河整治活动开始后,我们把这条河作为重点河道进行打捞、清理。历时半个多月,共清理1万多吨垃圾。”蓬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蔡旭民介绍说,除清理垃圾外,还对沿河的违法建筑进行拆除。目前,沿河50多间违法建筑全部拆除,60多处侵占河道搭建全部清理,800多米淤塞河段全部打通。接下来,将对林家河进行河岸砌石、沿河美化绿化,并对沿河居民家的水管进行排污纳管,把该条河道打造成为蓬街镇的“五水共治”示范河道。现在的林家河正在整治,村民们看到整治后的效果图都是满满的称赞与期待。
车头河位于螺洋街道永远村和车头村交接处,西邻院桥镇东鉴村,由于村民卫生意识比较淡薄,侵占河道建违法建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直接倾倒在河道内,加上院桥镇东鉴村的规模养殖场的污水直排,导致河中杂草、垃圾等漂浮物多且杂,河水发黑发臭。针对这一情况,螺洋街道工作人员经过商讨决定采取人工打捞与设备打捞相结合的方式,对车头河进行了拉网式的清捞,清理、修剪河道两岸的枯枝死树,清除两岸的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目前,已清捞各类水草、垃圾等漂浮物150余吨,对河中存在的沉船、土坝、构筑物等障碍物进行全面梳理统计后,打捞沉船3只,土坝、构筑物等障碍物9个,河道网桩16处,河道沿岸拆违面积近1.6万平方米。
3月底,由五水共治办牵头,组织农办、水利海洋渔业局、行政执法分局、住建分局、农林局、环保分局等部门成立考核组,分3大组6小组对10个镇(街道)垃圾河整治工作进行实地考核。考核采取随机抽选形式,各镇(街道)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现场监督。全区共抽查了60条河道,根据3大类14项考核标准对河道进行综合打分,并通报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与考核结果。
建立河道保洁长效管理机制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多数河道已初见成果,“水清、景美”的水生态景观已然呈现,维持、保护现有成果,杜绝再破坏是下阶段的工作之一。
河道基础的日常保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各镇(街道)严格按照《路桥区河道保洁实施方案》,将辖区内的河道、池塘全部列入日常管护和卫生保洁范围,实现覆盖率达100%,将河道保洁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轨道,制定河道保洁管理办法。打捞河面漂浮物是河道保洁的一项重要工作,各镇(街道)雇佣保洁船、招聘河面保洁船,巡回打捞。现在,在区内的任意一条河边站上十几分钟,总会遇见巡河的保洁船或是装载河道垃圾的运输船驶过。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几乎每条河道旁都立有“河长公示牌”,写明任职河长,明确河长职责,并写有监督电话,市民可参与监督。在蓬街镇林家河采访时,一位退休干部与记者同行,手持相机随手拍照,他说镇里有老年监督员,派发自行车巡逻河道,他看到河道一天天在整改、在变化,习惯性地拿出相机记录下来,村民们看到老年监督员也会跟他们聊一聊河道的改变,举报偷排污水、垃圾入河等现象。螺洋街道“夕阳红五水共治督查队”的30名老人,每天戴上红袖章,监督辖区内的河道,向村民宣传“五水共治”,从自身出发感染周边的亲朋,一起加入治水行列……各镇(街道)出动全部力量,各出奇招治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