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在老干部工作信息写作过程中,十分对注重文章质量的把握,从立题意、找素材、作文章、改字句等四方面进行“四个百千万”全方位掌控,确保了所写信息有深度、有看头、有亮点、有期待。
千辛万苦深挖掘
信息材料的立意是关键,要向广度、深度去挖掘。一个走访慰问老干部的活动,如果局长带队走访算普通工作、区领导带队走访算一点新闻的话,那么从普通的走访慰问活动中引出当地为老干部特色服务,就能从普通的记流水账中跳脱出来;如果能够进一步提炼出一两点可供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借鉴的、简单易行的经验总结,那这篇信息也将再次跃升一个层次。
千方百计苦搜寻
老干部工作在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全国范围内每年要做的老干部工作雷同点又很多。如何能够挖掘到一些能让人眼前一亮的素材,就需要信息写作者走出办公室、跳脱出老干部工作思维惯势、俯身到基层群众中去搜寻题材,只有这样,所写出的材料才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也才能够从此告别“寻章摘句老雕虫”的材料生存模式。
一是在流行元素中找。在传统的眼光里,老干部群体似乎被认为是古板的代名词,无法与信息网络时代对接。这时,我们就需要想一个办法,让“老”和“新”能够更好的沟通,譬如在“微博”日益兴盛的年代,专门开通“微博”为老干部服务就是一座很好的桥梁。再譬如,当开通“微博”已为众人所知,不再是一个新闻点时,专门组织一次老干部工作者“微博”培训,甚至于专门为老干部培训“微博”使用方法,这将是又一个新闻亮点。
二是在老干部身上找。老干部身上其实不乏故事,无论是革命生涯中的枪林弹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艰难困苦,还是对现在富足生活的感慨,乃至对现实中某种现象的牢骚和意见,都是可以入味的一剂良药。譬如该区曾有一名离休干部专门管街头巷尾的“闲杂事等”:殡葬队伍中的电子礼炮噪音扰民了,他会反映;某个公园部分群众牵狗出来随地大小便,他要说几句;一座危桥年久失修了,他要向领导“预警”。现在,这名离休干部虽已故去,但当地沿河两岸的居民看着修葺一新的桥梁,无不缅怀这位同志。
千言万语巧归纳
一篇信息短则二三百字,长也不过五六百字,如何在有限的字数里将要表达的意思在字里行间准确无误地表述出来,除了要求信息员有扎实的文字功底、细致的观察力外,一个谋篇布局的写作提纲也必不可少。在规划好每段的主体内容以及大体字数后,再直抒胸臆奋笔疾书,不仅不会“下笔一言,离题万里”,更能很好地将万千言语归置在有限的“箩筐”内,让阅读者一目了然。
千锤百炼细推敲
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大到文章的大小标题,小到文中的遣词造句以及句与句之间的衔接,都需要经过字斟句酌、慢慢推敲。有时自己下不了修改狠手的时候,就要假借他人之手。譬如在写一篇普通的老年大学教育工作信息时,该区的老干部工作信息员和分管老年大学的副局长就数易其稿,从立意、段落、文字、数据乃至标点都细细推敲,直至双方觉得近乎完美了,才“志得意满”地进行投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