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卢伊扬
见习记者 徐 祎 徐苗妙
商场扶梯上,一对母子拉着一只崭新的行李箱;书店书架旁,有父母询问孩子心仪的读物;数码柜台前,几个家庭正围着销售人员了解笔记本电脑的配置……
八月下旬一个寻常的午后,开学季的消费图景正在路桥各个角落同步上演。
直击卖场,获取开学清单
路桥新华书店三楼,教辅资料区的人流明显多于其它区域。书柜旁堆放着尚未拆封的包装袋,里面大多是学科教材,等待工作人员拆包上架。书架上备货充足,各类教辅资料将架层塞得满满当当。“这几天教材卖得较好,不少家长提前为孩子购置教材,便于预习。”书店工作人员陈女士边整理图书边介绍。
在一楼文具区,“开学焕新季”“开学必备装备库”等崭新招牌格外引人注目。书皮、水杯等用品被摆放在最显眼位置,店内还提供组装服务,可将选购的文具组合成礼包。几名小学生在一排水笔货架前驻足良久,轻声讨论着款式。
月河南街一家文具店内,店主正忙着接待顾客。“斑马、百乐的水笔最受欢迎,每天都要补货。”他指着几款印有流行卡通形象和明星图案的文具盒说,“这些联名款价格稍高,但很受学生喜爱。”
除文具热销外,城区多家眼镜店也迎来不少学生顾客。在GBV大光明眼镜店,石女士正带儿子挑选镜架。“每年开学前都来检查视力。”她一边查看验光单一边说,“现在孩子使用电子产品频繁,我担心度数上涨快,一旦有明显变化就得及时更换眼镜。”
店内验光区有学生排队等候,挑选区也多是一家人共同斟酌、试戴。店老板介绍,临近开学生意明显转好,许多老顾客专程带孩子验光配镜。学生专属的防蓝光镜片和轻材质镜架销售尤为火热。
装备升级,实用个性是主流
箱包与数码产品也是“开学装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日用品商城的箱包区,采用透明层设计的新款书包吸引了众多目光。一位店主手持马卡龙色背包向顾客展示:“透明层可放置小饰品,既美观又有个性,目前非常流行。”
准备前往河南读大学的李海欧正在选购背包。他更关注实用功能:“需要容量大、分隔多的款式。”他仔细检查做工与面料,不时用手掂量重量,最终选择了一款设有专门水杯位和雨伞位的背包。
店家向他推荐了同色系行李箱,“黑白色系始终是经典”,马卡龙色系也逐渐成为新选择。在店里,背包与行李箱的套装组合受到不少顾客咨询。
除外观设计外,实用功能日益被重视。现今的背包常配备零钱袋、多分隔袋、可挂在行李箱拉杆上的背部专用带、水杯专用袋等贴心设计。
台州电子数码城内,大疆专营店店员小余正为一个家庭介绍产品:“Pocket 3目前缺货,需要预订。”他表示,近日前来咨询的顾客中,大学生是主力。
在笔记本电脑专区,张店长也给出了情况相似的答复:“近几天已售出13台电脑,超过平时半个月的销量。”他指着展台上的几款游戏本说,“这些多为学生购买。”近期选购电子产品的顾客中,学生群体占比七成以上。“多数人选择中高端机型,大学生尤其对配置有明确要求。”
准大学生王同学与父母一同前来选购。他仔细查看一款八千余元的机型:“这款显卡型号比较新。”母亲则更关注价格:“政府补贴很划算,得把这个补贴用好。”
仪式背后,理性思考不能少
除了实用装备,开学的仪式感也成为消费图景中日益鲜明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商家瞄准这一需求,推出各式特色服务,为新学期注入满满的氛围感。
在龙栖街,一家创意花店适时推出“开学季鲜花”主题花束,其中以向日葵为主的“向阳而生”组合尤为畅销,寓意积极向上,受到不少学生和家长的喜爱。“买一束花送给孩子,庆祝新起点,也鼓励孩子像向日葵一样追寻阳光。”店长笑着介绍。与此同时,不少理发店也纷纷加入“开学经济”大军,推出“开学季洗剪吹优惠套餐”或“染、烫、直三选一超值活动”,帮助学生们以崭新的形象迎接新学期。
尽管寓意与关怀无价,但理性消费仍是不容忽视的原则。有家长坦言:“一支笔五元当然能接受,但一台笔记本电脑动辄上万元,得好好挑选一番。”如何在心意与预算、仪式感与实用性之间取得平衡,正成为许多家长开学前夕需要思考的问题。
面对品类繁多、不断升级的开学消费,不少教育工作者发出理性声音。路桥职业技术学校退休教师王老师建议:“开学装备应坚持以实用为主,不必盲目追求高端、攀比配置。家长最重要的是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这才是受益终身的‘开学第一课’。”
路桥街道实验小学老师林彩珍则从心理调整角度给出提醒,学业与知识的积累无需急于一时,开学前的重心应是帮助孩子“收心”,逐渐调整作息和心理状态,实现从假期到新学期的平稳过渡。为此,路桥区家庭教育微课堂专门推出了专题课程《假期即将结束,家长如何更好地给孩子赋能》,为父母提供科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