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丁丹芬:用“小故事”讲“大道理”

  􀴁全媒体记者  许  炜

  今年36岁的丁丹芬,是路南街道工会干事。2009年,丁丹芬来到路南街道方林村,成了一名大学生村官。在5年多的农村工作中,丁丹芬接触了很多的农村生活,有许多的故事,让她铭记在心。而作为一名深受群众喜欢的宣讲员,丁丹芬擅长用“小故事”讲“大道理”,她独特的方言宣讲方式,也广受群众喜欢。

  接地气入人心

  宣讲内容喜闻乐见

  2011年,我区举办第二届“百姓故事大家讲”比赛。丁丹芬凭借方林村管人财的故事题材,以方言的宣讲形式,代表路南街道参加全区比赛。“太熟悉了,我们都管他叫‘人财公’,他热心善良,帮助了很多人。”那一次,丁丹芬甚至都没有准备稿子,上台脱口而出,声情并茂,吸引了台下众多听众。

  这一次宣讲,让故事主人公管人财为外界熟知,也成就了丁丹芬。在之后的几年里,凡有宣讲活动,路南街道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丁丹芬,而她也不负众望,一次又一次在选拔中脱颖而出。

  在一次采访中,当被问及:“最开始怎么想到要用方言讲?刻意的吗?”丁丹芬笑着回答:“因为我不会讲普通话!你看我跟你交流,偶尔就会蹦出方言来。”

  在宣讲过程中,丁丹芬不断注重宣讲方式的创新。2014年8月,丁丹芬开辟了“小丹周五见”栏目,与邻里乡亲们相约在文化礼堂。西夏村的林阿姨听完课后说:“这个活动非常好,别看讲课的小姑娘年纪轻轻,但是本地话讲得非常流畅,在解答学员的提问时也非常有耐心。而且讲的内容都贴近生活实际,非常受用,希望能够长期办下去。”

  “小丹周五见”栏目不仅定期在西夏村文化礼堂开讲,而且也走进全区各村文化礼堂。每期的话题,丁丹芬都会精挑细选,将内容同百姓需求相结合,并采用讲白搭的形式。截至目前,“小丹周五见”栏目已在我区3个村的文化礼堂内开讲,听众达2000多人次。“村民喜欢听,听了有用处,我觉得自己再辛苦也是值得的。”丁丹芬说。

  加入“小名室” 

  引领“大宣讲”

  风暴场中凝聚智慧,练兵场上交锋观点,舆论场里引领思潮。作为一名深受群众喜欢的宣讲员,丁丹芬热心宣讲、善于宣讲的行为,也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肯定。2013年,被评为市优秀宣讲员;2014年,被评为区2014年度优秀“乡村民嘴”;2015年,被评为市“最美基层宣讲员”;2016年,被授予第二届浙江省十大基层优秀宣讲员称号。

  如今,丁丹芬身上又多了一个重担。去年,丁丹芬被吸纳为郑岩滨宣讲名家工作室成员,主讲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方林村高质量发展之路》深受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喜爱。

  百场“学习讲理”基层巡回宣讲第24站,螺洋街道新村干部培训班;第25站,路桥街道新村干部培训;第26站,河西社区文化礼堂……在加入郑岩滨宣讲名家工作室后,丁丹芬的档期排得满满当当,经常是一天连着好几堂课。

  “我们每一场宣讲都要做足功课,要自己先学深学明白,这样才能讲透。”这段时间,丁丹芬和宣讲团10位成员经常在工作室加班。因为他们要继续为年末围绕“八八战略”主题的讲课做准备。

  定方向,选主题,找素材……一个好的讲课稿,往往要花费几个月的准备时间。在认真研读中央方针、政策的基础上,丁丹芬深入基层采风,再把很多枯燥的理论变成了琅琅上口的口头语。宣讲团成员纷纷表示,她常常把党的方针政策思想理论转化成方言,再加上说学逗唱样样来,人送外号“路桥女阿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综合
创成禁毒示范区 打赢禁毒战
我区郑聪宾入选
图片新闻
引导共寻学习“角色”
公证服务“零距离” 一次通办惠民生
丁丹芬:用“小故事”讲“大道理”
科普进村居 博爱义诊行
图片新闻
“玩雪游”逐渐火热 近期或将迎来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