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峰江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赵腾一来到办公室,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在“五水共治网络平台”查看辖区河道整治的有关信息。他说:“通过该平台可以比较全面直观地了解全街道治水工作动态、各条河道的保洁情况以及存在死角的河段是否按规定要求整改到位。”
峰江街道现有28条河道,整治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为加强街道与村居的交流互动,提升监管水平,扎实推进“五水共治”工作,该街道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于7月上旬在全区率先设立了“五水共治网络平台”,设有组织领导、工作进度、信息动态、政策法规、督查考核、资料汇编和治水金点子等7个栏目,网络首页还设有“治水曝光台”和“治水销号台”,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的治水监管网络系统。
“该网络平台具有多种功能,一方面加强了双向沟通互动,将有关文件、近期整治的重点和督查考核的内容等,直接通过该内网转至各村居,无需再召开会议进行传达。而村居也可以利用该平台向街道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反映治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信息互通。另一方面,实现资源共享,提升了工作效率。如网站首页上的‘治水曝光台’,所展示的图片都是需要整改的河道点位,以前我们都要在机关会议上逐一进行披露点评,现在只需挂到内网上,由分管领导、驻村干部自行认领即可。整治到位通过验收的就会在‘治水销号台’栏目中予以销号。”街道办事处主任陈赟介绍说。
据了解,该网络平台还设有“金点子”栏目,面向社会征集各方对治水工作的建议意见,介绍有关村居的典型经验。汇头泾浮排段原来垃圾成堆,河内淤泥多年没有得到清理,致使河道严重堵塞,一到暴雨天水位骤升,附近部分低洼良田受淹。今年6月下旬,该居党支部书记潘荷春与两委成员发动群众,顶着烈日清运河岸垃圾,并雇佣人员打捞河底淤泥,终于全线疏通了该河段,使昔日垃圾河“变身”清水泾。这一典型事例通过内网传播,大大激发了各村居干部群众的治水热情。据统计,该网络平台开通以来,共面向社会征集治水“金点子”20多个,树立推广先进典型5个,实现经验分享,为“五水共治”工作提供了正能量。
设立“治水网络平台”后,该街道治水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工作效率明显提升。如近日南官河峰江段一排水口有工业污水排入河内,“河长”发现后在第一时间向街道作了汇报。2个多小时后,信息出现在“治水曝光台”上,负责该河段的几位机关干部迅速赶往这一排水口,顺藤摸瓜查明了污染源头,对一家违规排放污水的企业依法作出了处置。又如亭屿村庙前泾,经过几次整治,河道卫生状况有所好转,但部分沿岸仍有建筑废物和生产生活垃圾堆积。街道将所拍摄的图片展示在“曝光台”上,驻村干部迅速赶到现场,会同村干部组织力量对河岸的垃圾进行全面清理,使庙前泾沿岸的环境面貌明显改观。
“治水网络平台的设立,改变了以往短信通知、会议通知、纸质文稿手工分发等效率低下的传统工作方式,河道管理水平和治水效率大大提升。同时,加强了街道与村居以及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交流,为破解治水难题、工作督查考核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街道党工委书记王赵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