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民生周刊·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3年08月19日 星期一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夫妻的 “侠义孝心”

  □本报通讯员 徐昌云 尚法根

  老话讲,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有一对夫妻,三四年如一日,费钱费力,无微不致地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三伯父。 他们的故事,引起公司、社会的关注,更掀起一股孝敬父母长辈、尊老爱老的社会新风尚。

  喻夕文今年42岁,老家在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护建乡金轮村,自2000年进入浙江新华和公司以来,一直在该公司工作。他的妻子杨碧坤是其同乡,也是新华和公司职工。

  关于这对夫妻的故事,还得从一个公开的“秘密”说起:工作在异乡的他们,始终不忘老家孤寡残疾的三伯父,多年如一日地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

  同事们都赞扬和钦佩这对孝亲敬老的楷模能如此孝敬自己父母之外的亲人,还敬称他们这是“侠义孝心”。

  难舍亲人三伯父

  喻夕文三伯父叫喻廷贵,生于1942年,现已71岁。他6岁时患骨髓炎大病,导致右脚严重残疾,行动不便。尽管生活艰苦,但他还是一个人坚持生活了好几十年。随着年龄增大,当地政府将其列入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养,尽管如此,他的基本生活还是十分困难。

  喻夕文对三伯父的遭遇抱有深深的同情。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喻夕文在结婚、工作,并有了收入后,就对喻廷贵给予经济和生活上的照顾,使老人的生活有了较大改善。

  然而,2000年年初,喻夕文夫妻选择跟随流动大军,走出家乡,来到浙江新华和公司工作。临走前,将喻廷贵安置在敬老院。

  在公司落脚后,夫妻二人除了平时寄点零用钱给三伯父外,每逢春节回家探亲,都会买些物品和新衣服前去探望。虽然,敬老院生活条件不是很好,但老人过得也安稳。

  2008年,随着年纪的增大,喻贵廷的老年痴呆症越来越严重,以致于连基本的生活也难以自理。因为忙于工作,夫妻俩只好拜托敬老院给予三伯父特殊照顾,他们两个人就每年轮流请假回家几次看望老人,并为老人打扫住处、擦洗身体和衣服被褥。

  每当看到瘦骨如柴、肮脏不堪的三伯父,夫妻俩都禁不住流下难过的泪水。但为了工作和挣钱,他们每次又不得不忍痛离别。

  关爱备至见好转

  2010春节前夕,喻夕文因工作原因不能回家过年,其妻杨碧坤却放心不下老家的三伯父,决定独自一人赶回老家。

  当她赶到敬老院,看见衣衫褴褛的老人时,忍不住泪流满面,并当下决定,将老人接出敬老院,带往远在浙江的工作单位共同生活。因担心老人既残疾又患痴呆症,恐难承受长途汽车的一路颠簸,杨碧坤特地带着老人乘飞机,从成都到路桥,是他们此前从未有过的“奢华”体验。

  喻夕文夫妻接三伯父到路桥生活的举动,很快被周围人以及其工作单位领导知晓。为此,新华和公司还专门腾出一块场地给老人搭建住房,帮助其安顿生活。金清镇关工委为鼓励喻夕文夫妻的敬老爱心,专门赠送了一辆残疾车给他们。

  但照顾一个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谈何容易?

  为了照顾好老人,几年来夫妻二人坚持每天早起晚息,并且每天都给老人擦洗好身体和更换脏衣服。由于老人失去自持能力,大小便难以节制,往往刚刚清洗完毕,又弄得被褥、衣裤满是尿粪和臭气,他们不厌其烦地清洗,尽最大努力保持老人清洁卫生。平时,夫妻俩还会买些好吃的食物和营养品给老人。

  所幸,夫妻俩较好的照顾,令老人的身体状况有了大改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图说
   第04版:综合
   第05版:民生周刊
   第06版:民生周刊·城事
   第07版:民生周刊·城事
   第08版:民生周刊·园地
加长林肯用来挂横幅噱头!
小夫妻的 “侠义孝心”
莫为遮阳失了安全
碰瓷
“不差钱”
好赚不过“七夕”
今日路桥民生周刊·城事06小夫妻的 “侠义孝心” 2013-08-19 2 2013年08月1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