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庄向娟
7月9日,记者来到了位于桐屿街道民主村的陈苗苗家。午后蝉鸣聒噪,在一张不大的床上,苗苗正撑着小脑袋,面对床头的电脑。
“怎么就你一个人在家里?”
“妈妈带着妹妹去隔壁玩了,那里小朋友多,妹妹最喜欢去那玩。”
“这段时间你的同学都没来陪你玩吗?”“她们都玩疯了,这个暑假没有作业,是最好的暑假了,我去不了。”
对话当中,苗苗的奶奶闻声赶来,一见记者连忙去邻居家找苗苗的妈妈章明领去了。
章明领:跑了好几个地方
“我上个星期就去找桐屿中学的许校长了,看看能否接受我们家的苗苗,说起来,困难还是挺多的。”说起苗苗读初中的问题,章明领脸上漫上了乌云,“上午我也跑了趟街道,找到了分管教育的领导,他说也挺有难度的。”
说话时,苗苗面对电脑的视线也转向了我们,而记者也注意到放在她床头的一个文件夹,里面是一份桐屿中学的介绍。“跟民主小学相比,我最喜欢的是桐屿中学的环境,那里的图书室太漂亮了,我最喜欢看书。”苗苗的眼睛里流露出向往。
“我最希望的是满足苗苗去桐屿中学读书的心愿,如果能住在学校里的话就最好了。”章明领表示,如果住在学校有困难的话,就希望在学校里找到一份工作,这样每天可以和苗苗一起上学放学,“每天推着苗苗去学校的话,从我们家到学校至少需要一个小时,但我可以早点起床。”
工作的事,章明领一直在留心。“我从学校门口小店那里要了食堂承包人的电话,那里的食堂长叶师傅说,可以去的。”至于工资之类的,章明领表示没有问,“工资没关系,只要能照顾到苗苗就好。”
“如果能去读,苗苗每天的课程表就归我管了,这样我可以提前帮她准备好。”虽说事情没落定,但章明领和苗苗还是憧憬起初中生活。“我听说初中课程很多,有些课因为在楼上我还不一定能上,但只要有课本,同学也愿意把笔记借给我抄的话,我应该能跟上,小学里我也经常自己摸索的。”说到这里,苗苗自信地笑了。
与苗苗的开心不同的是,章明领还在担心:家离学校不近,每天两趟的路程又该选择怎样的交通工具?
许咏梅:困难还真是不少
其实早在探访苗苗之前的7月6日,记者就和桐屿中学的校长许咏梅碰了个头,就苗苗上初中的问题交流过不少。虽然和苗苗仅一面之缘,但关于这个特殊孩子的吃穿住行,许校长是样样都考虑过了。
苗苗出行必须坐在轮椅里,但学校里到处都是台阶。“每天都由妈妈推着上下课,我担心以后章明领是否能顾得上?”走在偌大的桐屿中学里,许校长指着布满校园的台阶说:“像我们的音乐课、美术课、电脑课、劳技课、实验课都是在楼上专用教室上的,而这些课程将占到许多课时。”
“这是我们老师的宿舍,我现在考虑腾出一间房子给苗苗母女住。”随着许校长的指引,记者看了看房间,大概10多平方米,里面没有抽水马桶,上厕所必须去到二楼,改造还需要向区里申请资金和审批。“一般来说,在学校住宿每个学期还需要缴付600元的住宿费,但这笔钱我们打算动用助学基金帮他免掉了。”许校长说道。
但住宿依然是个大问题,苗苗的身体状况需要一个抽水马桶。而且章明领住在集体宿舍也不是很方便,毕竟集体宿舍住着那么多孩子,一个家长住进来并不妥当。
不过相对于这些,许校长最担心的还是苗苗是否能跟上教学进度。“我了解过苗苗小学毕业成绩,属中等偏上,但初中不同于小学,课程多、升学压力大,很多课又必须到指定教室上,万一学业影响到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孩子的心理,或许会对她产生更多的负面影响。”
虽然顾虑重重,但许校长还是表示,按照就近入学的规定,桐屿中学有接纳苗苗入读的责任和义务,9月1日前苗苗可以来这里报到。许校长还希望通过本报,呼吁更多的社会人士参与进来,一起想想办法,出出点子,帮助解决苗苗读书的困难。毕竟,一个也不落下,才是教育公平政策的最基本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