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住在金清镇尚家村的外婆家,有过很多很多有趣的故事,大多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淡忘了,而其中有一位特殊的村民——哑巴叔(听外婆说他姓应),却让我记忆犹新,至今难忘。是他在我童年幼小的生命道路上第一次写下了人格和品质。
第一次听到哑巴叔时,我的心中充满了好奇和同情,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为什么会经常出现在大人的话题中?
有缘见到哑巴叔是在一个星期天的早上,那天,天下着细雨,地上满是积水。我吃完早饭,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不经意间,我发现窗外不远处有一位老人行走在马路上,她没带雨伞,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拎着包,步履艰难。我想去帮助他,却又怕自己被淋湿,于是把心一硬,当作没看见似的,继续看我的电视。但我心里还是放不下,忍不住再次把目光投向窗外,这时我发现那老人身边多了一位叔叔,那人一手扶着老人,另一只手打着伞,把老人遮住,而自已大半个身子露在伞外,任由雨水淋打。后来我才知道他就是哑巴叔,他搀扶着的老人是他的妈妈,兄弟多个,其余都成家立业了,只有哑巴叔待母如此。真是善良而孝顺的人啊!
首次和哑巴叔亲密接触是在一个炎热的夏天。那天我和爸爸妈妈回老家,吃晚饭后我们就在院子里乘凉。哑巴叔也正好出来乘凉,他见到我们,便从口袋里拿出笔和纸,热情地邀请我和爸爸妈妈去他家坐坐。我们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一走进他家,一张贴在正面墙上的毛主席头像画就映入我们的眼帘,我顿时感到满心的惊讶。屋子不大,可哑巴叔把它弄得很有生机。左边是一面红色的墙,墙上没有什么图案,但却映出了主人那一颗火热的心。右边一角,巧妙地划出一块书房,小巧的木书架上摆满了各类电工、电器维修的书籍,旁边还有一把割草的镰刀,一盆绿绿的龟背竹,给小屋增添了无限的生机。通过笔谈,我知道哑巴叔一出生就进入了一个无言的世界,但他却凭着自己超倍的努力,读完了小学、初中、高中;后来拜了一个好心人学机电,平时还经常为村民们修修家电,生活过得很充实。我问他:“你为什么这么努力工作呢?政府有给你生活补贴呀!”他用笔写到:“我有知识有文化,我要靠自己来养活自己。”这些话至今我仍记得很清楚,我又一次了解了哑巴叔。尽管命运待他吝啬,但他仍热爱生命,正如他那面火红墙面,热情奔放;也正如他那棵龟背竹,不甘寂寞,挣扎向上,独立坚强。
而今,听说哑巴叔的母亲和兄弟已经去世,但他却毅然挺立,自食其力。他那更是让人肃然起敬。这样的事迹对于人才辈出的路桥来说并不伟大,也不辉煌,可以说有点老调,但正是这老调平凡的事迹凸显出路桥人人格的伟岸,也彰显了路桥人人性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