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精神疾病病程较长,除了损害患者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活动外,还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单纯的医疗帮助不能完全解决患者回归社会问题。因此,协助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提高其社会的功能,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做法。其手段可以统称为“个案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协助患者管理其患病后的生活,帮助其回归社会。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社会的稳定。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精神卫生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做好精防工作是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积极参加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为了提高基层医生(个案管理员)对重性精神疾病的防治水平和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其服务质量,以满足精神疾病患者的多种需求,使其真正享受到全程、医疗、康复为一体的精神卫生服务。区精卫办多次邀请省精卫办的有关专家举办“常见精神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及“重性精神疾病个案管理培训班”等。笔者都能积极按时参加培训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个案管理水平。同时,通过学习,不但使我们基层医生认识到精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还意识到精神疾病的治疗服务已延伸到基层。另外,还了解到重性精神疾病个案管理制度,是控制精神疾病复发和预防患者肇事肇祸的有效措施。
二、普及精防知识,消除偏见观念
为了普及精防卫生知识,消除对精神疾病的偏见和歧视,创造和重新诠释精神病人对于社会的价值。要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及分发有关宣传资料等方式,向村民们宣传教育,要尊重精神病人,不要欺弄责骂、嘲笑、围观刺激精神病人。同时,还告知村民,精神病人与其他病人一样,要其价值和尊严并不应该因疾病而减损。通过开展有关精神卫生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大众对于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同时,鼓励大众多去了解精神病人,将能起到大众降低恐惧、消除偏见的作用,逐步认识并接纳精神病人。
三、开展调查摸底,建立个人档案
根据区、蓬街镇二级实施方案精神,村领导非常重视对精防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村长为组长的精防工作领导小组。自从接到通知后,笔者立即与村精防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共有20人登记上报。同时,根据启明村初步调查对象,对摸排出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员,在区、镇精防工作人员的协助下,邀请了上级精神病有关专家对其人员进行了诊断,共有确诊病例9例,其中I级管治人员1人,Ⅱ级管治人员2人,Ⅲ级管治人员3人,Ⅳ级管治人员3人,保质保量地完成了确诊任务。同时,为各位精神病患者分别建立了个人档案,从而为精神病防治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定期进行随访,督促监护管理
根据上级部门的精神卫生工作实施指导意见,首先要掌握辖区内精神病人的动态情况,建立报告制度。对新发病人要填写精神疾病报告卡,在一周内报送至镇精防医生。同时,按管治级别标准和要求对病人进行定期随访,过问病人的服药情况,注重疾病的复发,了解和关心病人的生活和工作,不但要帮助病人解决社交和工作上的困难,而且要给予精神安慰,减少病人痛苦。另外,接受上级精卫机构工作指导,负责区域内精神病人的监护管理工作,督促病人按医嘱服药和参加各项康复活动等。
五、创造宽松环境,帮助树立信心
精神病是一种很复杂的病,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治疗精神疾病同样是这个道理,需要一个滋养生机的缓慢过程,这也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家属急于看到结果,如果不能很快看到想象中的结果就认为医治无效,很快便放弃了治疗。这是很遗憾的事情,对患者而言是最大的不幸,对家属而言意味着更多的花费。同时由于精神病患者最大的弱点是性格内向、孤僻、敏感、多疑、心理承受能力差。针对这一特点,笔者认为,对待患者要有耐心,想方设法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尤其是患者犯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急躁,不能以正常人的思维去判断是非曲直,更不能对患者丧失信心,放弃治疗。治疗过程虽是曲折的,但总的趋势是向好的方向发展。事实上,许多患者正是由于家属的关爱和不懈努力,使他们获得了新生。因此,所有生活在痛苦与绝望之中的患者家属应该记住一句话:你们的耐心、恒心和信心最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