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稳固发展,“四大体系”建设推动我国向实现全民“病有所医”目标迈出坚实的一步。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十一五”时期我区民营医疗事业的发展状况,日前,记者如约见到了曙光医院·章氏骨伤医院院长章允志,听他讲述他所经历的“十一五”故事。
将心比心 破解百姓看病难题
“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得了阑尾炎,白种一年田;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这些民谣曾是农民看病难的真实写照。“十一五”初期,社会上普遍呈现出“看病难、看病贵”现象,这种现象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医生与患者之间变成了对立的社会市场商业化经济的社会生产关系,而不是统一的社会公共服务事业的关系。
在这样的状况下,章允志发表了一则宣言:“我们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引,争做和谐社会的实践者,做健康事业的促进者,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建立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与此同时,他带领着他的团队深入到乡镇、农村,深入到各敬老院、民工子弟学校,为当地的百姓,为敬老院的老人、学校里的孩子们进行健康义诊,给他们送去实实在在的健康。
2007年6月,阳光小学的学生刘洋被诊断出患有先天性六指畸形,家庭拮据的他面对四五千元的手术费茫然无措。得知这个情况后,章允志立即表示免费为小刘洋诊治。7月14日,曙光医院组织手外科专家给小刘洋成功实施手术,小刘洋的父母极为感激,送来锦旗以示感谢。而这样的事情,在曙光医院还有很多。
“我们医院接收过很多无法支付医疗费用的病人,还遇到过拿着一元五元零钞来交费的人,那种场景看着十分心酸。”章允志说,“医生是个特殊的职业,作为医生就要用心去体会病人的难处与痛苦,这样才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
特色关爱 文化护理受欢迎
为响应区委、区政府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实现医患之间良性沟通的政策要求,在章允志的倡导下,曙光医院别出心裁地对病人进行特殊的文化护理,通过建立开放式图书馆,送书到病房,给病人听音乐,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等方式,缓解病人压力。
“我们曾诊治过一位断指再植病人,当时她因为精神上的恐惧与紧张使得本已通畅的血管又发生痉挛,为了帮助她康复,医院医护人员对她进行了耐心的心理疏导,终于让她战胜恐惧康复出院。”章允志在谈到文化护理的意义时告诉记者,“精神上和心态上的健康更有助于身体的恢复,除了药物治疗减轻病痛以外,对病人的关注与呵护也很重要。”
现在,文化护理成为了曙光医院的一个特色,每逢周三、周五,在病房的走廊上便能时不时地看到医护人员推着装有经典、时尚、科普、动漫等百余种图书的车子经过,最后送入病房。一位正在翻阅《健康博览》的王先生告诉记者,原本枯燥的医疗过程因为有了书的陪伴而鲜活起来。
仁术仁心 付出也是一种收获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在路桥,众多青年企业家不仅是行业的领跑者、经济增长的推动者,也是公益事业的热心者。作为曙光医院的创始人和现任院长,章允志的名字已被众人知晓。2008年,他被授予“感动路桥十大先进个人”的称号,“医院是公众的、开放的……”也被深深地烙在了曙光医院的企业精神中。
2007年7月12日,全市首家“新台州人慈善医疗救助中心”在曙光医院挂牌成立,并从最初的270名救助对象发展到现在的1200多名。同时,该院还专门开设了“新台州人”就诊窗口,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并为其免除挂号费、诊疗费等6项费用。2007年7月27日,曙光医院与区慈善总会、民政局、残联共同拉开了“慈善曙光助贫助残献爱心活动”的序幕。另外,章允志还带头成立了台州市第一个针对截瘫病人的爱心基金。
“从事临床医学21年来,经历了太多的生离死别,感慨良多,许多家庭因为支付不起昂贵的医疗费妻离子散,让人心生不忍,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个人价值的实现不是计较得到多少,而是明白奉献了多少、帮助别人多少,作为一家民营医院,我们所能做的确实有限,希望通过我们的发起与倡导,吸引全社会力量资助这些因病致贫的家庭。”章允志如是说。
严于律己 医学生涯学无止境
“路桥区第三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台州市‘211’人才”、“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台州市拔尖人才”……作为一名具有医学硕士学位并颇有成就的年轻学者,章允志从未因此而满足,就像他自己所说的,荣誉之于他只是一个符号,且仅仅是个逗号,他将终其一生去寻找那个令他此生无憾的完美句号。
“十一五”期间,政府明确要求企业实现转型升级,为了跟上国家医疗事业发展的前进步伐,章允志一直致力打造“学习型和谐医院”,他主持的课题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三等奖,他的学术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10余篇。除了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章允志还着手于医院整体的转型升级,通过改善医院软硬件实力提升品质,突破原有的医疗模式。
在他的带动下,如今曙光医院学习气氛浓烈,新员工岗前培训一丝不苟,中层干部每周学习自觉认真,全院业务知识讲座一期不落。在繁忙的工作之外,章允志还深入到各个社区、村居,给群众讲解医学知识,让医学之光普照社会。
畅想“十二五” 民营医院迎来发展春天
和公立医院相比,民营医院先天不足,技术、资金都是短板。面对困境,章允志总结道,民营医院要抢占先机、求发展,就要学会控制成本,提高技术,改进服务,重视品牌的积累和沉淀。“人们希望民营医院减轻公立医院接诊压力的同时,还能发挥鲶鱼效应,加强与公立医院的竞争,使医疗服务水平提上去,价格降下来。”
2004年,卫生部开始明确鼓励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医院;2010年,国家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明确规定要着力消除阻碍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的政策障碍,去年新出台的医改政策消除了阻碍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的政策障碍,确保非公立医疗机构在准入、科研、执业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
接二连三的医改,让章允志对民营医院的发展充满了信心,“现在我们新病房大楼亟待动工,16层螺旋CT、磁共振等先进设备将投入使用,章氏骨伤科经国务院审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在延续章氏骨伤科悬壶济世的医疗精神的同时,也希望政府能加大对民营医院的扶持力度,鼓励民营医疗服务领域资本运作,那时,会是民营医院全面发展的新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