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过去的一周,清明节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的话题。清明节,是祭祖和扫墓的重要日子,是除了中秋、除夕之外家人团圆的日子,而这一天的团圆又有些特殊,活着的人聚在已经远离的亲人墓前,分享回忆、交流感情。
按照习俗,人们扫墓会携带酒食果品、香烛纸钱、烟花爆竹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焚化纸钱,在坟头插上鲜花,叩头行礼祭拜。
由于旧习俗容易引发火灾,为此,清明节前夕,我区的巡山护林员和专职消防员在山脚下练习和演示新装备风力灭火器,各镇(街道)的机关干部和沿山村居专职消防员、义务防火巡查员们每天进村、上山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巡逻、督查。
然而,旧习俗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改变。虽然有明文规定,但是我们的记者在实地采访中,依旧发现有些人抱着侥幸心理,焚烧香烛纸钱、燃放烟花爆竹。
或许,很多人觉得,扫墓时沿用旧习俗是对先祖的尊敬,然而,我们更应当在缅怀先祖的时候,懂得珍惜生命、珍爱生活。
清明节也是踏青的好时光,春光明媚、草木吐绿。一家老少走进自然,呼吸着新鲜空气,郊游野炊,一幅幅画面着实温馨。
然而,不文明的细节也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深思。随身携带零食饮料,吃尽饮光后随手一扔,让大自然自己“消化”,于是,清明节小长假过后,突然发现许多地方成了天然的“垃圾桶”。
文明的清明节离我们有多远?或许细节还不尽人意,但是大背景下全力宣传和努力倡导的文明扫墓、绿色殡葬已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好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