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梁亦慰/整理
记者:丐帮是不是很穷?江湖门派哪里来的收入?……金庸的江湖世界里,隐藏着许多社会史细节,书迷们往往会有各种有趣的疑问。吴老师,在本周日的讲座中,您将以著作《细读金庸》为背景,带着读者开启一场社会史探索之旅。那么,可以先讲讲您和武侠小说“结缘”的故事吗?
吴钩:我幼时生活在小镇上,那里有一家书店主营租书业务,附近的孩子们时常光顾。当时,书店里的书目种类有限,只有言情小说和武侠小说。正是在这间不起眼的店面里,我开始了与金庸的“江湖邂逅”,还有古龙的陆小凤系列、楚留香系列、小李飞刀系列,基本上都读过一遍以上。当时我最喜欢的两位作家,一位是金庸,一位是古龙。直到今天我有空的时候,依然会在手机上看一下金庸或者古龙小说的电子版,心里一直有个武侠情结。
记者:“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此次讲座,不少路桥“武侠迷”翘首以待。你认为历史对于金庸小说,有什么样的影响?
吴钩:著名作家大仲马说过:历史是什么?是用来挂小说的钉子。因为有历史,才撑起了金庸小说的波澜壮阔。其实,金庸的小说很多都有明确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场景,很多人物也都是真实的,但小说毕竟是虚构,书中的人物距离我们的生活仍是十分遥远。我会从历史知识的角度,对金庸的小说进行解读,了解真实的古人生活,学习总结历史得失,丰富大家对人物的想象,呈现一个更真实、更接地气的武侠世界。
记者:相比过去,对于年轻一代,读武侠小说的人群似乎正在减少。吴老师,您认为读金庸,在当下对于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发呢?
吴钩:随着电子产品流行,年轻人的确不太看武侠小说了。我们读金庸,不仅可以了解到传统文化,还可以感受到正面的侠义精神,我比较推荐《射雕英雄传》和《笑傲江湖》。金庸曾在小说中写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作为一个大侠,首先得为国家为人民而考虑,行侠仗义;往小了说,也要为自己的家乡、亲朋好友邻居而行侠仗义,我觉得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人还是需要有些侠义精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