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一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4年07月17日 星期四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烈日下的橘黄色

  编者按:7月18日,三伏天第一天,至此路桥迎来一年当中最热的日子。但初伏未到,大伙已经大喊热到不行。没有最热,只有更热,但欲和这热试比高的是奋战在一线的工作者们。在此,本报推出“热力十足”专栏,设下“战热”擂台赛,看一看我们的热力、热情以及火热的事业。

  □本报见习记者  张清雅

  7月15日,晴,26℃-33℃,12时22分,体感温度40℃。

  李根明,55岁,来自湖北,负责灵山街区域保洁,从事环卫工作13年。记者见到老李时,他正端着一碗泡面,在灵山街路边寻觅一块阴凉地,准备享用午餐。

  “今天正逢大检查,我们要加班,中午不能休息,吃碗泡面就算午餐了。”老李在路边放下泡面,笑道,“我们每天5点上班,下午6点下班,不加班的日子,我和另外一个人轮休,有2个小时的午休时间,但今天我们都得来上班。”

  今天的阳光不算最猛烈,但闷热空气依旧如同一个蒸笼盖在天空,正午时间,墨迹天气(一款手机软件)显示体感温度已超37℃,在室外走上10分钟,便全身滚烫,大汗淋漓,更别提户外劳作。老李裸露在外的胳膊,已经晒黑发红,且开始脱皮。

  “早上出门就带一大瓶水,没有地方休息,没有地方喝水,偶尔能在商店续杯水,有条件的话,还能在餐馆接上一杯盐水,但要是去多了,店家不乐意,也就不让你进了。”已是中午,悬在老李三轮车上的能装1升水的杯子,里面还剩一半,老李说,他下午就得省着点喝了。

  日头愈加猛烈,马上就进入“三伏天”——一年中最闷热又潮湿的日子。“为了防止中暑,单位给我们发药了,我都干了十几年,身体好得很,不需要吃药,从来都没有中过暑。”老李拍着胸脯,说话中气十足。比起环卫部门发放的药物,夏季高温补贴费更能给老李带上一丝内心的凉意,每月130元的补贴费用,让老李一家在这个盛夏能宽裕一些。

  “现在比以前好多了,以前我们都是3点半上班,要赶在交通高峰期前把道路清扫干净。”老李每天的工作就是维持街道的清洁,听起来简单,但是真正做起来,辛苦不是一点半点,要清扫的不仅仅是街面的人为垃圾,还有满地飘落的树叶。

  每个城市,都有无数的“老李”,他们一干就是十几年,年年岁岁如一日,累了就席地休息,渴了得各处寻水,全年无休,兢兢业业。

  向全社会的劳动者致敬,为那一抹亮丽的橘黄色点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专题
   第04版:综合
准确把握形势 紧扣发展稳定 大胆创新实践
副省长梁黎明来路督查
中国社科院“文化与治理”调研组来路调研
高度重视 分解落实 即知即改
烈日下的橘黄色
迎今夏第一波用电高峰
报头
广告
今日路桥一版要闻01烈日下的橘黄色 2014-07-17 2 2014年07月1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