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下滑时期是“马太效应”最显著之时,这意味着,广告商在预算紧张的情况下,会集中投放到被广告主认为是最有效的媒体平台,比如当地主流的报纸、电视媒体,而弱势媒体将因为效果有限面临更加困难的境地。
广告业素有经济“晴雨表”之称,然而,今年年初开始,随着整体经济环境的不景气,这张“晴雨表”开始蒙上阴影。近日,记者从业内人士那里了解到,目前我区有大大小小的广告公司上百家,今年以来陷入经营困境的有一部分,关门歇业的也有,而广告价格也普遍降低。业内人士分析,因为“路桥制造”长期以来对品牌追求的缺失,导致路桥广告市场缺乏高层次的专业企业品牌策划广告公司,随着经济的发展,一场在所难免的行业洗牌可能会逼迫我区广告业重新定位,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捆绑在材料费中的设计费
一间门面,几台电脑,一名或两名接待,这就是金水路一带多数小型广告公司的标准配备。在一家名为哈里路的广告公司,业务员周先生正在电脑前浏览网页,见有顾客上门,他热情地起身介绍:“我们的广告业务主要是三大块,其中一项是产品手册的制作。”周先生随手拿出一家塑料企业的宣传册,除扉页与封底是企业理念的设计,内页则是关于产品的罗列,“价格与印刷数量挂钩,从设计到装订我们全部包揽,最后算总价。”对于设计费问题,他的回答是“包含在内,不另外计算”。
而另外两项主营业务——户外广告与喷绘写真方面,也是以材料费为主,不会特别与客户提创意设计的费用。“主要是客户也不接受,觉得就是排列得好看些,花不了多少功夫。”在周先生看来,大部分的顾客还只是停留在关心价格的阶段,没有形成产品需要前期设计的理念。
“可以这么说吧,设计只是被捆绑在材料里搭售的。”周先生说,不少门店都是这样操作的,这也是无奈之举,广告公司无形成为了制作公司,创意的价值被忽略了。
为节约开支,解雇设计人才
“因为经济环境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广告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小兰广告公司总经理吴小兰直言,目前我区大大小小的广告公司有100多家,其中多数是小型公司,这些小型公司在2007年前后出现井喷式增长,但是体质很弱。“一旦遇上整体经济形势恶化,这些公司就很难生存。”吴小兰说。
据吴小兰透露,今年有不少广告公司觉得经营吃力,有部分处于亏损状态,上个月就倒闭了五六家。“很多企业今年资金都很紧张,肯定会压缩广告支出,再加上很多制造业企业从来就没有打广告、树品牌的意识,广告业受影响在所难免。”吴小兰说。
至于目前的项目报价,吴小兰坦言预算比原先压缩了10%—20%左右,“利润降低但业务量比以前要少,公司员工有10多个,运作成本也高。就在今年3月份,我们与一名高级设计师解除合同,主要是目前顾客对高端设计的需求量不大,这位设计师在公司里发挥不了作用,另外,也是为了节约开支。”
在采访中,吴小兰接待了4批顾客,看得出小兰广告公司生意还算不错,只是在谈到业务量时,吴小兰还是笑着摇了摇头:“比以前同期减少了30%—40%左右。”
行业面临洗牌
品牌策划或为突破口
据业内人士分析,路桥广告行业的洗牌已是在所难免,预计今年将会有大批小型广告公司倒闭。
“广告企业并非都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相反,路桥的广告行业基本还只停留在很初级的阶段,从事灯箱制作、喷绘、施工等简单加工作业的企业众多,但是高水准设计、品牌策划类等智力密集型广告企业却基本上处于缺失状态。”该人士称,由于受政府政策以及外围经济环境影响,“体质”较弱的制造业企业已经率先倒下,那么广告业也同样如此,拉几个人买两台机器就上路的广告公司同样会在这场大浪淘沙中被淘汰。
灵山街华夏广告公司负责人郑林华同样也是业内的资深人士,“企业要树立品牌意识,而这恰恰是不少企业职能设置的空白点。”郑林华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无论是广告主还是广告公司,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适当保守值得提倡,但是一味坐等“寒冬”结束,却并不明智。
“整体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单个企业无法改变,而做渠道、树品牌是当下很多企业的当务之急,路桥的广告公司可以从中觅得商机。但是,传统的依靠初级加工形成的广告体系并不合适,而更注重智能密集的品牌策划、企业营销解决方案等专业公司会在这块市场中更受欢迎。”郑林华说,华夏广告有限公司在这两年一直致力于品牌营销策划,业务已遍布全国,甚至延伸到全球,目前正在与阿里巴巴合作建设台州站的网络平台。
郑林华举了个例子,公司就曾为王野动力做过营销策划,“这一次全方位的品牌诊断和策划,包括广交会的展台布置还有接下来几年的产品营销计划,对王野动力的企业形象及发展来说肯定有所助力。对于路桥的其他企业来说,目前最需要的也正好就是这种涉及到核心的企业品牌策划。”郑林华也承认,路桥的人才结构、目前的制造业自由品牌状况尚不足以形成这类广告公司成长的沃土,“但是,经济形势逼迫制造业的转型,可能同样会推动路桥广告业的转型升级之路。”
“很有可能,几年之后路桥的广告行业会出现制作型与创作型两极分化的情况。创作型主攻设计创意,以高端设计人才来支撑,而制作型企业满足一般广告主的业务需求。”郑林华说,找准公司定位是广告同行的当务之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