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据《人民日报》报道,民政部正在研究推广结婚登记颁证制度,鼓励婚姻登记机关在给每对新人颁发结婚证的同时,在颁证大厅举办颁证仪式,让当事人在庄重神圣的颁证仪式中感悟婚姻家庭所蕴含的责任与担当。
目前上海、山东、湖北、北京等地民政部门婚姻登记机关已开始推行免费结婚登记颁证仪式,颁证员作为证婚人,领读结婚誓词,并请新人跟读,新人也可以邀请父母亲友参加仪式,这种新式的婚姻登记服务受到不少新人的肯定与欢迎。
据了解,我区2004年就开始推行免费结婚登记颁证仪式,并于2013年年初进入了“零元结婚”时代,即凡在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办理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的当事人,都可以免掉9元/对的工本费。
尽管报道中有提到,免费颁证仪式的引入,为进一步推广和规范结婚登记颁证服务,引导公众树立“重登记、强责任、崇节俭”的婚俗新风,但婚姻的责任与担当,似乎在那一纸证明与一场仪式之外,更有待日后生活实践来验证。
仪式增强责任感 正反方博弈
关于“通过免费办证仪式,增强新人对婚姻责任感”这个话题,人们无论站在正反哪一派,总有他们自认为正确的“道理”。
网友“夜太美”:办理结婚证时举行仪式,会让承诺更加庄严、浪漫。当前社会离婚率居高不下,有婚姻责任意识变淡的趋势,加入这样一个仪式,能够提醒登记的新人们自己的责任,提高对婚姻这一严肃问题的认识。
网友“NANA”:无论是国徽还是国旗都一样,只是想说明婚姻不是儿戏,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我认为宣誓是文明的进步。
尽管有人热心建议,颁证过程可以设计得浪漫点,增加互换信物、感恩父母和亲朋见证等环节,蕴含一些中国传统婚俗礼仪文化。可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见。
90后小伙子小王就认为,仪式是次要的,两个人在一起最重要的是感情,感情够深,谁还在乎那一纸证明,那一场秀给别人看的形式?
更有网友“羚喺wǒ那伴”质疑:在这个浮躁而又功利主义的时代,誓言能值几分钱?
观点:有责任和能担当是稳固婚姻的前提
记得全国开始取消结婚登记时必须先进行婚前教育的政策时,曾引发一场全民大讨论,焦点主要集中在是否会因此减少当事双方对婚姻的责任感。从此后愈演愈烈的离婚现象来看,似乎间接地佐证了这个担忧。当然,离婚率增高,离婚对象逐渐年轻化的趋势,绝不是婚姻登记机关取消婚前教育所致,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婚姻当事人视婚姻为儿戏,缺乏一种对婚姻的责任和担当。
想起以前遍地皆是的贫穷爱情。在物质相对贫乏和信息闭塞的时代,一对原本不相识的男女,一旦结成夫妻,此后无论经历多么困苦的生活,遭遇多少生活的挫折和磨难,都始终相扶相携地牵手一生。也许他们并不知道爱情的含义,只是凭着一种对婚姻和家庭的责任感,就义无反顾地忠实于对方和整个家庭。也许这类婚姻和所谓的爱情,在新新人类眼中是多么的不屑,或者多么的愚昧,但我确实感受到了在他们身上折射出的一座道德丰碑。
浮躁的社会孕育出一些浮躁的人群,尤其是那些在蜜罐中泡大的年轻人,常陷入以自我为中心的婚姻误区,稍不如意就意气用事,做出某些不理智的事情来。其根本原因是从小缺少一种责任感的教育,长大后就无法担当起一种应有的社会责任,具体到婚姻里,如果男女双方都是这种心态,那就离婚姻的解体不远了。
我的观点始终是,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人们,在领取结婚证书和举办一场神圣的结婚仪式之前,请首先学会对婚姻和家庭的充分尊重,充分理解爱情本质的深刻内涵。结婚以后的人们,就要切实做到当初的承诺,扮演好婚姻定位里的各个角色,担当起各个角色的明确责任。 (林普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