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模拟工作室’后,我不但可以解决部分生活开销,最主要的是可以真正学到一些技能。”王其正兴奋地说。他告诉记者,学校推出的模拟工作室,同学们都很喜欢。以前,大家在企业里实习大部分只是自顾自在那做,没专人教。现在实习时,学校的老师和企业的师傅都可兼顾教了。
据了解,“模拟工作室”是利用校内实习实训设备,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顶岗、转岗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个企业在校内的生产车间。它是路桥职教中心引企入校让学生学技术、练技能的一个学生就业连接口,由学校提供实训设备与基本设施,组织具有良好专业实践功底特别是技能竞赛获奖的部分学生参加“仿真”实习,由高年资的本校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优秀的技术骨干师傅负责,对企业的初级产品进行尝试性来料、来样加工,且一切教学工作都围绕着车间工场运行,培训上重视理论和实践结合,注重校内外相沟通,使实习课堂成车间,学生成工人,教师成师傅。
“我自己和公司里的技术骨干一起到路桥职教中心考察后发现,学校机械类设备先进且具一定规模,还有丰富的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完全有能力对企业的初级产品进行加工。”王野动力集团负责人说。
“‘模拟工作室’的建立不但提高了学校消耗性实习设备的利用率,也提高了学生实训的实践性。”职教中心校长王仁田告诉记者,这是该校对消耗性实习向生产性实习转变的一个尝试,一方面为实训基地的自身建设积累资金,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进入真实的生产过程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同时学徒制的实训方式,提升了学生的技术掌握程度,而且企业带来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理念也加快了学校专业课“双师型”教师的建设步伐,推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过去“黑板上开机器”的落后教学方式,变成了“真刀真枪”的现场演练,随着“模拟工作室”的展开,一批批技能过硬的技术能手不断涌现。电机专业毕业生吴国平在校期间已经拿到了技工证书,未出校门就有多家企业争着聘请;模具专业毕业生杨波也被宁波一家模具厂以月薪达7000元的高薪给予聘请。企业也加大了对学校技术设备的投入和支持,职校的实训条件明显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