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金清镇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制定实施《金清镇“美丽乡村”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因村制宜,在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中丰富的生态理念,形成“一景、一业、一貌、一品”。
金清镇高升村逐步打造东南西北“四方”美景,把生态资源串点成线,逐渐形成观光采摘、田园体验、文化产业等为核心的新业态,努力打造乡村靓丽风景线,为实现美丽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从“一处美”到“一片美”
走进金清镇高升村,只见一座礼堂、一池荷花、一园花草、一村洁净,微风吹来带着些许花香,青瓦白墙掩映在绿树碧草中,果园、田地不时有三五村民埋头耕种,一幅美丽和谐的乡村画卷正在被徐徐描绘出来。
“梁书记,今天又出来巡察了,你看看村牌这样设计行不行?”“茶生,我放在家门口的砖不见了,能不能帮我问问……”高升村党总支书记梁茶生正挥汗如雨,化身“监督员”,围绕打造美丽乡村建设情况,逐村逐项进行巡查。
“现在我们村一天一个样,不仅有文化礼堂,还多了游步道、荷花池、花海等健身游玩的地方。”见证了村容从“无”到“美丽乡村”转变的村民张大妈深有感触地说。家还是家,院还是院,却没有了原先的杂乱,乡村“气质”焕然一新。
据介绍,2016年,该村投资1000多万元,把一处被闲置的老旧宅基地整合、利用起来,建起了文化礼堂、公园广场,并融入海洋文化、廉政文化、家风家训等,通过开展各类大大小小的活动,吸引村民和周边群众前来参加。优美的环境,加上丰富的文化活动,这里俨然成了一个“网红”打卡地。
文化礼堂、公园广场建好了,也成为村民饭后锻炼、休闲的好去处,可久而久之,在当地村民们看来,乡村容貌却和这“一处美”显得“不搭”了。“当时村民反映说单单只有文化礼堂显然不够,周边环境、活动范围不够广,需要延伸开来。”梁茶生说。
(下转2版) (上接1版)
目前,生态河岸工程、百亩花海打造、进村口改造、老旧房立面改造等项目正在有序实施建设。
从“美丽生态”转向“美丽经济”
路好了,水清了,房靓了。美丽乡村建设让乡村有了色彩、风貌和文化,使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美丽乡村建设,关键要有产业支撑,形成自收自治。”梁茶生认为,践行“两山”理念,要瞄准产业可持续发展,推动村集体经济增长,做活“旅游+美丽乡村”文章,把“美丽生态”向“美丽经济”转化,不仅给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持久动力,也要给乡村群众带来“美丽经济”的绿色收入。
记者在入村口西面的30多亩采摘园看到,工人正忙着给果树浇水、施肥。“这里种有红美人、绿美人、葡萄柚等六七种水果,一年四季都有,因为刚种不久,现在只是‘光秃秃’一片,等到明年下半年就会成熟一批。”该采摘园负责人告诉记者,花海就在采摘园旁边,游客在看“海”的同时,还能体验采摘乐趣。
此外,在采摘园的东面,还有一处烧烤园区和种植园,目前区块划分基本完成,两者之间相互结合,既能玩又能吃。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高升村还注重就地取材,老物新用,不断挖掘本地特色的丰富内涵。该村的海洋围垦文化展览馆,就仿佛是一座小型的农村“博物馆”,打手网、留棍、鱼桶、油布衣、纸布衣……一件件传统工具分别摆放在展示台的橱窗里,让人仿佛回到了旧年时光,生动地呈现了村史村情和乡风民俗,让游人能够感受到海洋文化的地域风情。
“东边有烧烤园区,南边有生态河岸、西边有采摘园、北边有百亩花海,中心的文化礼堂,一条独具特色魅力的美丽乡村风景线已经形成,我们将用好生态绿色资源,壮大特色产业,让乡村文明风貌不断提升,村民生活不断改善。”梁茶生坚定地说,既然干了,就要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