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快速找人、完美地化解警情,得益于桐屿派出所充分依靠群众,发挥群众力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今年以来,我区“全科网格·清网治格”全面铺开,桐屿派出所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也从中“悟”出了自己的路子——依靠民力,发挥村民自治力量,大力建设义警、党员志愿者、人民调解员等群防群治队伍,全面梳理各类平安要素,把矛盾隐患解决在早在小,不让一起矛盾纠纷“出格”。
桐屿派出所所长李荣介绍,警力有限、民力无穷,依靠社区治理“1+3+N”工作模式,“民警+辅警”“网格员”“综治力量+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辖区平安工作、安防宣教、巡逻防范、调解纠纷。其中,由先进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商户、外来人员以及村民组成的义警队功不可没。李荣介绍道:“比如人和调解超市,就是充分发动村里老党员和义警队员,利用他们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以及在村民中说话有分量、处事有威望的特点,解决村里纠纷可谓事半功倍,既化解了矛盾,也释放了警力,实现了村民自治,集约化用警,也成为了‘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的一大亮点。”
“过去,我们社区民警接到的近8成警情都是纠纷调解,有了人和调解超市,很多纠纷都控制在萌芽状态,纠纷类警情大幅度下降,可以说真正做到了矛盾不上交。”社区民警王诚炎说,“初到村社,一起邻里纠纷就让我认清了群众力量的重要性,1个多小时没理清的事,找对了帮忙的人,几句话就搞定了。”基层群众自治的蓬勃力量给这名“90后”警察上了一课。
“我们年轻民警,情况不熟,经验不足,而村党员、义警队与村民们打成一片,没有距离,很多纠纷在嘴边就解决了。”“现在纠纷调解类警情少了,最常接到的电话就是村里人民调解员和义警打来的,‘已经解决好了,你们不用过来了’。”王诚炎笑着说,“帮我们分担了很多工作,也减轻了我们的压力,很感谢他们。”
值得一提的是,为更好地做到“服务不缺位”,桐屿派出所还开发了“社会综治、清网治格”APP,让辖区所有矛盾隐患及时通过APP上传至平台,并流转至街道的各个部门,让矛盾和隐患得到及时化解,为辖区群众提供更多便利,获得点赞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