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全科网格为基座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

  为全面回顾我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实践经验与理论创新成果,区委宣传部、区社科联联合开展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理论征文活动。自今日起,《今日路桥》将陆续推出一系列理论文章,展示我区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成功实践、经验启示等。

  □区委改革办调研组

  调研组组长 南卫东

  调研组组员 翁英姿 金洁 梁仙江

  为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全面加强平安建设,我区以省级“全科网格”暨网格员队伍建设试点为契机,创新建立“一个网格一个专员”工作制度,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层层培育、环环相扣”的网格管理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着力打造“枫桥经验”升级版。2017年全区110有效接警数同比下降8.6%,治安刑事接警数同比下降11.3%、盗抢接警数同比下降19.4%、黄赌接警数同比下降20.2%,其中两抢接警数同比下降48.6%,火灾起数同比下降7.01%,没有发生较大安全事故,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高。

  (一)以队伍职业化为导向,建设全科网格,筑牢基层社会治理基座。在全区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的基础上,按照“适度、实用、方便”的原则,划分为城市社区、城中村、农村三大类网格,并综合考虑自然村、村民小组等历史情况、社情复杂程度,优化调整网格624个,配备专职网格员624人。一是严把入口关。出台《关于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逢进必考”“一格一专”的原则,在整合各类协辅人员的基础上,城市社区以聘用社工为主、农村以本村人员为主,通过村委推荐、镇街道选配、社会招聘等多种途径,招聘建立一支专职化的网格员队伍,全面破解网格员有名无实的困境。二是严把技能关。建立区、镇两级培训模式,制定培训工作清单,其中区层面每月组织两次以上共性培训,镇(街道)层面组织每周一次以上全员培训,同时根据阶段性工作实际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订单式培训,着力把专职网格员打造成“信息员、宣传员、安全员、调解员、服务员”等全科网格员。去年,共组织全区性的培训35轮次,各镇(街道)组织培训593次。同时还通过开展“网格练兵、群众评优”、到区镇两级挂职锻炼、网格业务“大比武”等多种形式提高网格员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三是严把绩效关。坚持实干论英雄,区财政每年安排2200万元,并按照每个网格3万元下拨,镇、村两级按照一定比例安排配套资金,按照专职网格员工作绩效星级管理的考核激励办法给予差别化发放,形成“多劳多得、奖优汰劣”的鲜明导向。同时,鼓励专职网格员列席村“两委”会议,参与竞选村“两委”班子或列入后备干部,对表现突出的网格员可优先发展入党、优先招聘录用,让他们干得有盼头、有奔头。目前,全区624名专职网格员中有党员216人,进入村“两委”班子137人。同时实行末位淘汰星级管理制,对连续未达“星级”的给予通报批评、扣发工资或者直接辞退等处分。去年共辞退了36名专职网格员,占总数的5.7%。

  (二)以管理制度化为杠杆,实行联动融合,压实基层社会治理责任。秉承“全科不是全能”的理念,统筹把握功能界线和责任范围,努力做到既整合资源,又拓展功能。一是实行网格事务准入制度。按照立足综治、着眼全局、服务中心的原则,由政法委(综治办)牵头,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综合考虑网格员的工作负担、接受能力,分批分步推进职能部门与网格化管理的融合。目前,公安、消防、安监、环保、司法行政、反邪教、民政、市场监管、质技监等多门主科已经“入格”,实现无缝对接。比如,公安机关实行"1+2+N"网格警务工作模式,即由1名社区民警带领2名协辅警、若干名网格员,形成警务工作为网格服务、网格管理为警务所用的工作格局。二是实行网格责任捆绑制度。出台《基层社会治理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办法》,在涵盖网格指导员、网格长和专职网格员基础上,向上拓展到区级机关单位、各镇(街道)班子成员,向下延伸到村两委非主职干部、社区干部和党员微格长,推动形成“人人肩上有担子,人人身上有责任”的全链条社会治理责任体系。三是实行网格责任奖惩机制。进一步理顺专职网格员与村书记网格长、村主任副网格长的职责关系,将专职网格员星级评定的结果与网格指导员、网格长的考核奖惩挂钩,防止部分驻村干部、村干部将其份内工作交给网格员、当“甩手掌柜”。去年处理了101人次,其中村干部60人次,倒逼干部齐抓共管、履职尽责。

  (三)以运作社会化为路径,打造熟人社会,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下移。充分发挥网格员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神经末梢作用,通过打造熟人社会,建立互信、互通、互助关系,形成信息掌握灵、问题介入早、沟通渠道多、矛盾化解快的基层治理新局面。一是重心下移,促进源头排查。网格员通过入户走访、网格恳谈、绘制民情地图等形式,与居民群众互相了解,从而进入群众生活圈子,掌握基本人际关系,深入排查发现安全隐患、矛盾纠纷等信息,做到“人熟、地熟、情况熟”,实现各类网格员由“多员低能”向“一员多能”转变。目前,每个专职网格员每天巡查2次以上,每次2小时以上。二是多元联动,延伸管理触角。坚持以专带兼、专兼职互动,在党员队组长、治安巡防队、平安志愿者、青年、外来人员等群体中大力发展兼职网格员,不断扩大社会参与。全区发展了300多名外来人员,充实到兼职网格员队伍中,通过“以外管外”,对网格内出租房屋变动、流动人员动态,做到及时掌握、精准核查。三是全面创新,密切群众关系。横街镇创新“平安金币”模式,采用虚拟金币奖励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蓬街镇以网格百晓为基础,建立“平安大家庭”,有效提高了全民参与的积极性;新桥镇创新外来人口管理“绿卡”模式,以“同城待遇”吸引外地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群众对网格工作的知晓度、参与度、认可度不断提高。

  (四)以治理扁平化为导向,实行高效处置,优化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一是优化指挥平台。建成区、镇两级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平台,以平安建设信息系统、综治视频联网、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为支撑,形成统一高效的指挥信息系统。二是整合社会资源。协同推进“四个平台”建设和“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形成“四个平台+全科网格+综合指挥系统”的基层治理架构。三是完善处置机制。建立网格、村(社区)、镇(街道)、区指挥中心四级联动处置机制,分类梳理、逐级分流、按责转办,做到“小事自主消化、大事逐级上报、急事要事第一时间报告”。2017年,全区网格员上报各类信息126.7万条,同比增长54倍,其中,治安安全隐患类信息54万条,中心工作类信息11.9万条,矛盾纠纷类信息和其他信息36.9万条。对于报送的信息,通过红黄牌督办机制,基本实现1天内受理、5天内办结。

  (五)以技术智能化为依托,强化信息应用,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运用“互联网+网格管理”思维,通过研发系统平台,全面盘活数据库,推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有效增强系统处置力。一是配备“移动探头”。对每个专职网格员统一配备可移动的“平安通”“流管通”,通过“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把发现的问题及时上传到随身携带的“平安通”、“流管通”,实现快速报告和快速处置。二是打破“数据壁垒”。依托市、区、镇、村四级综治中心,建立多级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强化技术创新,实现平安通、流管通、食安通等多个部门平台互联共通,成功破解联网共享技术障碍,彻底打破了信息数据壁垒。三是强化“智能分析”。加强系统平台的建设和管理,绘制了全区社会治理云图,开发出专职网格员智能考核模块和轨迹识别模块,实现可视化数据管理。同时,利用大数据全程留痕的优势,着力开发智能分析研判功能,推动实现对社会稳定形势的智能分析评估,切实提高社会风险预测预警预防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综合
建设环境优美、设备完善的现代化村庄
旧城改造4#安置小区 建筑方案评审会召开
以全科网格为基座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