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67岁的社区党委书记走了,千名群众自发前往挥泪相送,他的人生价值,在老百姓为他手写“好书记,一路走好”字样的一张张纸板上,再一次得到升华。他在临终留下的“遗言清单”,更是感人肺腑,因为十来条遗言内容,全是关乎社区公家和别人的未尽事务,而无一私事。这凸显出他对基层社区工作的挚爱,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对路桥区金清港社区党委书记陈定华来说,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情怀,并非仅仅体现在遗言中,更重要的是,他三十年如一日,从事基层社区工作,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可圈可点的业绩。他的临终遗言,与平日里为民务实、敬业爱岗的工作作风是一脉相承的。陈定华是一个好人,一个时刻不忘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共产党员,一个被民众视为亲人的社区干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陈定华的死,重于泰山;“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陈定华虽死犹生,活在人民群众的心里。
社区工作繁琐,当社区干部成天与居民打交道,但陈定华不厌其烦,反而乐此不疲。他对社区工作的热爱,已浸透至血液中,融入到骨子里。他的工作宗旨就是“为群众服务、靠群众参与、让群众满意”,为此他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群众找他办事,两次碰不着,他就主动上门服务。他身体力行工作职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居民办的一件件一桩桩大事小事,都折射出高超的工作能力、高标的道德水准和高度的使命意识。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一个社区当家人,陈定华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是名副其实的公仆情怀。在他眼里,“人民”不是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一如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他们的冷暖安危、忧难祸福,就是比自己生死还重要的一份牵挂。“干部视百姓为亲人,百姓也把他当亲人”,陈定华因此在情感上备受社区居民的爱戴,在工作上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从而打开了社区建设在物质与精神双重层面的新格局。
陈定华很清楚,日复一日、事无巨细、家长里短的社区工作,就是自己的人生事业;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社区,就是自己的人生梦想。他也很清楚,做好社区工作,增进居民福祉,光靠一个人的踏实、勤勉、奉献还远远不够,“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激发大伙的智慧,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社区自治效应。他一方面亲历亲为,带头做一些一般人不屑一顾的“鸡毛蒜皮”小事;另一方面注重团结,以自己的嘉言懿行向社区团队传递正能量,发挥“粘合剂”作用。
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小巷总理”的陈定华,无疑是一个基层干部为民务实的典范。现实中像他这样的干部,应该还有很多,但也毋庸置疑,不少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精神懈怠;贪图名利,弄虚作假,不务实效;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负责任;铺张浪费,奢靡享乐,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这些问题,严重破坏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当下正在深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就是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切实解决这些问题,而社区好书记陈定华,就是干部的一面镜子,“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转载自《台州日报》“台州湾时评”)

